【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的学科,因此,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的共识。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分配失衡、教学评价体系较单一等问题导致生活化教学缺乏与课堂的衔接。本文立足于以上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得到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28-02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虽然已被讨论良久,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本文以“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为关键字在“知网数据库”查询,2017—2019年有59篇文献讨论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问题解决策略。本文尝试从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与课堂割裂的现实为出发点,分析造成割裂的原因,实现地理生活化教学与课堂的良好衔接。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与课堂衔接的实践问题
在实践中,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难以适应高中地理课堂的需求,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也大多是在公开课中,生活化教学与课堂割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这样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教学目标本末倒置,根据最新版的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地理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能够将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第二,教学资源分配失衡,由于其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高中地理课本内容偏少,因而高中地理课程的课时安排也不多,没有给教师留出进行实践教学的课时;第三,教学评价体系单一,教师因受教育背景、知识偏好、经验阅历差异而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生活化教学,但是“唯结果论”的单一评价方式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忽视了教师对课堂的投入。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与课堂衔接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教育价值观未融入教学定位
高中阶段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形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而高中学校普遍将育人视为学校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受制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将育人内容集中在班会、校会中,所以学校教育价值观并未融入到学校的学科教育中,高中的地理教学就是典型的例子。地理课程作为培育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却片面的追求地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践应用的作用,这本就是学校教育观与教学定位的分割。地理生活化教学缺少了教学定位给予的肯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教学资源分配普遍失衡,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不得不舍弃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只是在公开课中应用,正因如此,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才难以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
(二)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谈及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难点,部分地理教师总会以课程课时不足、评价结果不显著、影响课堂知识教授任务等为由进行回应,但是本文认为这样的理由显然是地理教师缺少主观能动性的回答,究其原因,是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革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轻松地完成地理知识的教学,而完成育人的价值目标又不属于地理课程的教学定位,因此,造成了生活化教学与课程衔接的问题。教师缺少革新教学理念的意识,教学经验成为减轻授课负担的依仗,将目光局限于地理课堂知识教学中不仅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偏离了高中地理课程大纲赋予地理课程的真正价值目标。
(三)高中地理系统教学缺少体系支撑
目前,成立学科教研组是高中学校的普遍选择,地理课程教授也是由地理教学组几经研讨最终确立的,但是这样的“系统”教学并非教学体系化的建设,只是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的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学方法缺少层次,地理课程以知识讲授和问答为主要手段,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选择“教师本位”的方式符合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选择以课本内容、练习题目为主的方式能够反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思维的发散却远远不足。现在互联网已经普及,能够获得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却不进行应用是地理课程与学生的巨大损失。
虽然教室一般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地理课堂教学对其的应用仍停留在展示知识架构与课本内容上。生活化教学需要学生的大量参与,需要课外资源提供支撑,但是因为教学缺乏体系支撑,与课堂衔接出现问题也就成为了必然。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与课堂衔接的策略思考
对问题进行分析既是梳理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对策的过程,解决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与课堂衔接的问题,需要学校重新思考育人的价值定位,需要高中地理教师革新教学理念,需要建立地理课程教学体系。地理课程教学体系支撑着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理念革新,所以高中地理生活化与课堂衔接的策略思考将教学理念革新与教学体系建设的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
第一,学校应重新思考育人的价值定位,育人本应属于高中教育的前置內容,而不是将育人作为教育的附加品,割裂育知与育人的关系,因此,应要求地理课程教研组在制定教案时恰当地加入育人的内容。第二,高中地理教师应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精简课本内容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拓展。从精简课本内容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整合地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将其进行合理分类,并重新设计地理教学教案,从而减少对课堂时间的占用。从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精简课本内容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量中留出一定的时间保障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本位”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仅适合课本知识教授,融入“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从探索课堂拓展的角度来说,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地理课程不能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重视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不应只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习题巩固知识,而是要通过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利用地理书籍、报刊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学习。
四、结语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意义重大,但是高中教育的现实情况对其束缚颇多,如何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并与课堂衔接起来值得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深思,其中未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教师立足实践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慧园.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22).
[2]张保江.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8(25).
【作者简介】
杨伟敏(1969~),男,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