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培
【摘 要】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辨型课堂的建立能够很好地践行这一理念,它主要是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辨型课堂;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27-02
思辨型课堂的构建主要是建立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思辨型课堂具有思维逻辑缜密、结构完整严谨、构思巧妙准确等特点[1]。它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构建科学的历史学习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进程。
一、设计明确的思辨问题
在思辨型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明确的思辨主题,抓住学习中的核心内容,但是需要注重在教学中中心与议题之间的联系。如在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其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制度,分别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明清的君主专制制度[2]。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是围绕古代的政治制度展开,而朝代分割代表了不同的主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四段历史分期中,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相对来讲较为科学、完善?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设置的政治制度是否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整合教材中的内容,使思辨主题更为明确,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有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本中分别介绍了物质生活和习俗方法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生活的变迁主要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生活习俗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哪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思辨型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主动在课堂学习中提出问题,这样才能针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在探究、解决问题中收获喜悦。
二、问题的设置需要体现层次性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置,使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且有梯度,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3]。如在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将蒸汽机的使用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然后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回答,在回答后,教师还可以依次设置不同的问题,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都有哪些发明?哪些国家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等。这种方式的使用会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活跃,学生会分层次的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
三、加强在思辨方法上的指导
在历史思辨课堂中,需要用到历史思维和相对科学的方法,在此状况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方法的讲授,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问题时应该和当前所处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能使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说明产生的历史现象,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在历史学习中史论结合的方式。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可以具体地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历史现象,主要是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叙述,另一方面是对观点的陈述,如结论、主旨等,在引用的史料中经常会发现史实与观点的结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英国、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政治制度有不同的特点,而制度的产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又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时会涉及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习不同的历史问题时,学生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学习中,可以从概念方面入手,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是学生进行思辨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多数情况下,历史概念都比较抽象,是对人物、事件现象等在本质上的反映,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的概念,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5]。如在解释鸦片战争这一概念时,就需要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制度讲起,在闭关锁国制度的影响下,清朝的发展速度逐渐衰退,被西方国家碾压。对概念性问题的理解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运用思辨教学的主要优点是学生在有学习欲望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教师想要讲授的内容,而在思辨的影响下,也能加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在运用思辨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对思辨问题进行评价时,可以先运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然后再运用师生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在鼓励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收获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认识到,即使出现了不会的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使学生在思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明辨是非,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结束语
总之,在思辨型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晓迪.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8(3).
[2]王立新.小议辩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下旬),2014(3).
[3]孙向红.项目引领,建构历史张力课堂[J].教育(周刊),2015(11).
[4]黄俊.情思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J].考试周刊,2018(65).
[5]黄天庆.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以人教版《一代雄狮拿破仑》为例[J].历史教学,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