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花 崔涛
[关键词]社区教育;居民参与;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4-0032-04
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一)何谓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通常的理解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教育活动,接受相关的学习课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应是社区居民积极主动接受社区安排,参加社区教育活动,而且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规划、统筹当中。居民作为政策主体之一,平等地参与到社区教育的有关决策、执行、监督、评价、反馈等活动的过程,同时作为政策的间接客体,即目标群体,为满足自身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而自觉参与社区教育各种活动的过程[1]。这意味着,社区居民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管理者,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义
社区居民是社区教育的主体,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不仅是提升社区居民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社区治理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2]因此,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是改进当前社区教育现状、推进社区教育治理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在實践层面具有多方意义。首先,有助于提升当前的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社区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居民实际受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有助于推进社区管理民主化进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一方面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教育这一途径实现自我管理,形成社区教育共同体,更好地完善社区教育。最后,有助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将有助于形成全民学习的局面,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社区教育中,参与的人员多为老年人,中青年比例较低;居民参与多为被动参与[3]。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不够,一方面是跟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手段、方式及社区管理的方式不完善有关。
(一)社区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手段不够新
在推动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知居民按时前来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是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基本方式。当前,社区信息化不断发展,手机、微信、QQ群已作为日常交流的手段。但从当前社区与居民联系的方式来看,大部分社区是仍是通过社区宣传栏发送通知或社区例会传达学习通知,个别先进的社区管理才会用群消息推送给用户。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来开会,也没有很多人一直持续关注通知栏,即使发送到QQ群,准时接收到这些信息,也只是一部分人,更多的居民并不关注社区发送的教育活动消息。
此外,相对于网络学习而言,社区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更多的是传统教学讲座,且需要居民在固定的时间参与,方式不够灵活。
在社区教育活动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方面,社区激励居民参与的途径、方法明显不足。
(二)社区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缺乏针对性
1.需求定位不准。当前在吸引居民前来参加社区教育活动中,能够参加的多是老年人,甚至有的活动,老年人也不感兴趣,只是为了来“凑人数”,造成有的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场面尴尬。一方面,由于社区教育内容缺乏设计性,没有针对听众来设计;另一方面,社区在做教育规划时,没有充分调研本社区的居民实际需求,忽略了社区教育的全员性,没有兼顾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
2.在所设计的激励内容过于单一。凡与物质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如参与社区教育享有的礼物等属于物质激励因素;其余的如社区地位、社区情感、社区发展以及居民自身的发展和感情需要等都属于非物质激励因素。当前社区的激励内容更多停留在物质激励,如只要能来参加社区教育,即可领到一些小礼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居民前来参加。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应将物质激励因素和非物质激励因素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激励效用。
(三)激励缺乏层次性,激励效果单一
从目前的社区激励而言,激励内容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的层次性、行为结果的相关性。目前,社区教育参与的激励,主要还是采了奖励激励,即对前来参与社区教育的居民,有一定奖励。如参加面授学习的,有的社区会安排小礼物,而参加网上学习的,可以获得一定积分及荣誉等。就社区教育而言,居民是否参与,措施与作用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深思。
(四)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
社区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素养,更有助于加强社区治理。现代社区的民主化发展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居民参与社区的程度。但调查发现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尚存在如参与渠道不畅、参与内容单一、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治理体制尚不完善,社区参加制度化保障不足,居民参与的社区教育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
三、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对策
(一)全面改进传统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授课模式,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
一方面,要研究居民需求,设计课程,提升激励的针对性。社区教育要吸引居民主动前来参与,就要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反映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对于青少年,以兴趣拓展、学业进步为主;对于年轻人,以现代科技、信息化为主;对于中老年人,则看重保障,养生的话题。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居民,设计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不仅要开展传统讲座式教学,还要开展活动式、网络式教学等。对于成人而言,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更容易被接受,要多探索此类教育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社区教育”将成为时代旋律,不仅是在信息推送中丰富手段,更主要是打破社区的时空界限,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居民自主选择课程学习[1]。
(二)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管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深度
1.完善社区教育活动启动前的制度政策,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完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在社区教育项目和内容启动前,给居民留下参与的空间。制定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相关规定,建立居民参与社区教育选课制度,并通过多种途径告知居民,征询居民意见,切实将居民群里的心声纳入到课程建设中。
2.完善社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互动机制,鼓励互动式教学。在时间、空间、地点中,尽量贴近居民的需求。如根据授课内容,根据居民特点,让社区课程进企业、进单位、进农村、进互联网等,活动过程中开设互动环节、在线弹幕、交流时间等。
3.完善社区教育落实之后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完善社区教育评价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对课程的评价。另一方面要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对居民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如开展优秀学员评选、贡献最大学员评选、学习优秀小组评选、最佳作品展示等活动。激励是激发居民参与的内在动力, 有利于形成居民的良好学习氛围、个性品质和道德风尚。
(三)积极优化奖励激励,适度增加惩罚激励
对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要考虑其实际参与的行为、结果,即参与的频率,参与的质量,参与的内容,给予针对性的激励,激励的水平、内容要能调动居民循序渐进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如构建学分银行,搭建学分转换的立交桥,将学习行为效果以学分形式给予奖励。奖励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应有精神层面的。奖励应是有差异、有梯度的,鼓勵到不同程度参与社区教育的居民,营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氛围。
围绕居民非物质需求,进行一定的惩罚激励的探索,比如只有参与了某项社区教育活动,才能享受社区中的某些资源,才能拥有进一步学习的权利等。让居民充分感受到,参与社区教育与不参与社区教育在社区中的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不同,激发居民的内在动力。
(四)积极培育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型社区氛围
有学者提出在社区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汪国新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 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4]。此外,社区共同体亦可以改变传统的选课授课社区教育模式。民间自有“高人”在,居民中有特长者大有人在,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居民的特长,吸收其为志愿者、兼职教师、教练等。实现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设社区居民学习共同体是社区居民学习模式的深入探索。学习共同体打破了班级式授课学习的壁垒,以一种更为灵活、个性化的方式成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载体,更加有利于探索社区居民学习活动的模式[5]。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自下而上、基于社区居民共同学习需求自发生长、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具有草根性质的学习群体。共同体的成长和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6]。为了激发社区居民内在主动学习的热情,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政府、社会、社区均需给以一定的政策引导和平台支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长久运行提供制度保障、物质基础和人才支持。
在“互联网+”背景下,也要注意“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充分利用各种QQ群、微信群组建各种网络学习兴趣群体。一方面,便于收集和分析社情民意。因为在网络上,居民更愿意参与、表达。另一方面,随着社区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建立,更易培育在线学习共同体,发挥群体动力,促进居民群体参与。
(五)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区居民治理能力
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发展,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效果。社区治理的推进,也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要健全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制度,拓宽社区民主协商平台,鼓励居民的主人翁精神。一方面,要培养居民自主参与的意识,让社区居民明确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培训居民参与的素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是居民代表的参与,也不仅是开会的时候参与,更主要的是让其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参与。同时,参与不是随意参与,应该参与对社区、对居民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有必要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居民委员会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居民委员会实现自治功能,让居民参与到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中。因此,在社区治理中,要严格履行社区事务公开化制度,充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居民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决策权;构建社区信息化网络化平台,为居民开展更多更好的服务;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机构,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把“社区家园”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玉忠.利益分析视角下社区教育政策中居民参与研究[J].现代交际,2018(22).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 (2016-07-08)[2019-01-01].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 7/t20160725_272872.html.
[3]邵晓枫、罗志强.我国社区教育中居民参与的几个主要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2017(2).
[4]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2(3).
[5]梅文静.社区治理视角下居民学习共同体建设内涵及路径探究[J].亚太教育,2015(13).
[6]陈朝阳、杨立新,基于群体动力学视角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运行模式构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作者简介]赵小花(1980-),女,安徽蚌埠人,常州开放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教育类,成人教育类;崔涛(1970-)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文学类,社区教育类。
[责任编辑 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