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服务街镇社区教育探析

2019-09-10 07:22崔珍珍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4-0024-05

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社区教育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影响其作为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活动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据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事业,指出“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1],明确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要紧紧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群众在社区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要求[2]。街镇是我国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民众的纽带,担负着开展社区治理、社区教育的工作职能。

文章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广州市电大)为例,研究开放大学服务街镇社区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提升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具体体现,对促进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广州市电大投身社区教育的服务优势

广州市电大是广州市属成人高校,是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市民教育、新职业农民教育、外来工融入教育为己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一)拥有系统办学的优势

广州市电大拥有三个较为稳定的办学系统:包括近50家学历教育办学系统,28家数字化社区教育系统,与22个老年教育学院、14个学校、34个教学点的老年教育系统。

(二)拥有成功开展社区教育的项目运营经验

近年来,陆续开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求学圆梦计划”,针对广州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针对新职业农民的“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针对企业职工的大讲堂活动,针对城乡老年人的老年开放大学专业教育,针对城乡居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项目,2017年非学历培训量突破150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经验。

(三)拥有平台运营管理的经验

已建成“广州终身学习网”电脑PC端与“广州终身学习”App应用平台,平台集“教、学、督、管、服”为一体,涵盖语言文化、居家生活、岭南文化、老年教育、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等重点内容,并依托国家的数字化资源中心成立廣州分中心,整合国家老年开放大学与广州市老干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

由此,广州市电大具备开展街镇社区教育的系统、平台,以及项目运营的优势,还拥有开展本科、大专学历教育的办学经验,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团队,可以为广州街镇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软、硬件支持。

二、广州市电大服务镇街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广州市从2002年起开展国家和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积累有关社区教育的经验,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该项目按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念,提出构建“一核双网”,建立“整合联动、购买服务、开放学习”三大机制,落实“动员、协调、组织、实施”四大功能为依托,推进“构建组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开展活动、推广经验”五大环节为重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内容[3]。

项目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体制设计、明确项目分工、协调市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试点项目的建设。广州电大成立数字化总中心,成为广州学习型社会的实施主体之一。

在项目的带动下,截止2018年,广州市电大建成数字化分中心28个,遍布广州市11区,类型涵盖公办院校、民办院校、街道、教育机构、资源合作机构等,通过数字化分中心加强与所在区域街(镇)、社区的联系,共同推进社区教育的做法,使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对社会治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社区教育的质量与普及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此,笔者对广州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分中心进行了调研。样本选择了从事社区教育的13间分中心,其中9间为公办院校,4间为民办院校及其他机构。

(一)从政府层面获得的支持

问卷针对分中心能否从政府层面获得政策指导、经费支持,与编制等设置了相关问题。在政策指导方面,53.8%的分中心所在地区的上层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来统筹指导工作开展;30.8%的分中心得到政府以专项形式的全额或部分拨款支持;23.1%的分中心得到了社区教育岗位编制。

(二)从分中心所在院校或机构获得的支持

各分中心所在院校或机构中,61.5%的单位设置了负责社区教育的职能部门;69.2%的单位有专人从事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69.2%的分中心已建成覆盖街镇的办学系统,46.2%的分中心继续向下延伸至居委会,23.1%的分中心更是将系统办学延伸至街道的文化站;在社区教育师资方面,有1至10人的占46.2%,11至30人的占23.1%,30人以上的占7.7%;社区教育教师职称方面,见表1。

分中心开展了面向青少年、在职人员、老年人的社区教育服务,涉及传统文化类、文艺体育类及职业教育类课程比重较大,46.2%的中心采用面授方式开展教学活动,53.8%的中心采用部分课程运用远程教学方式,未有分中心采用全部课程使用远程教学方式开展;此外,分中心自建平台方面,76.9%的分中心建有微信公众号,30.8%的分中心建有网站,7.8%的分中心建有手机APP,而23.1%的分中心没有建立任何线上学习平台;在使用总中心“广州终身学习网”平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方面,69.2%的分中心少量使用,30.8%的分中心完全没有使用。

三、开放大学服务镇街社区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从政府层面得到的相关支持还需加强

首先,数据分析显示,作为推进广州社区教育的主体实施单位,只有过半数的分中心能够得到所在地区上一级领导小组的指导。社区教育是一个宏观的管理课题,有赖于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学校、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落实社区教育在当地街镇布点超过50%,在村居布点超过30%的指标。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要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民政、文化、教育等部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推进社区教育的科学布点与资源整合,各分中心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组织功能。其次,在组织实施社区教育过程中,只有接近1/3的分中心获得了相应经费支持。各分中心作为直接面向基层社区居民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具体工作当中涉及到活动的组织、老师的聘请、场地与设备的租用、教学材料的印刷等实际开支。若无法得到相应的经费支持,不利于社区教育的实际开展。再次,接近4/5的分中心未设置社区教育的岗位编制。据了解,公办的分中心业务种类多样,除电大的开放本科、专科教育,还有中职教育以及其他非学历的教育培训等,导致社区教育的在岗人员多为其他岗位的兼职工作者,这些工作人员任务庞杂,缺少深度工作的时间,也制约了社区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从所在单位得到的支持有待加强

大部分的院校和机构设立了职能管理部门,安排专人从事当地社区教育的管理服务工作。但仍有39.5%的单位缺乏职能管理部门的设置,30.8%的单位未安排专人专岗,53.8%的分中心还未真正地开展当地社区教育的系统建设工作。此外,从事社区教育的固定师资数量偏少,从师资整体水平看来,高级职称比较稀缺,超过五人以上的分中心仅为一家;中级职称的相对多一些,能达到五人的超过1/3;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分中心没有初级职称的师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从事社区教育的基层教师对科研成果的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职称资格评定与高校社区教育专业职称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

(三)社区教育实施主体的自身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分中心面向青少年、在职人员,社区老年人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类、艺术体育类及职业教育类的课程内容,绝大多数采用较为传统的面授方式开展。目前,推进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对“广州终身学习网”平台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不高。结合教育部九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的意见,社区教育的内容“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包含“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學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1],如此丰富的社区教育课程门类,需要社区教育主体充分利用线上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社区教育供给主体的服务能力与整合能力,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开放大学服务镇街社区教育的建议

(一)争取政府支持,将财政稳定投入作为坚实保障

按经费来源,广州数字化分中心从事社区教育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区县开办的公办性质的学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及学员的学费。第二种是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机构,经费自筹,并适当收取学费。第三种是民办学校,依靠市场经营,主要以收取学费为支撑。

因为社区教育收费低廉,因此要把社区教育纳入大教育体系,建立制度化的财政补贴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来源和持续发展的问题。全国已有诸多省市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了社区教育的人均经费,广州花都区、番禺区也已落实人均约2元的社区教育实施经费,但广州市其他城区还没有普及。社区教育的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是投资主体。因此,发展社区教育,必须依靠政府强大的支撑和推动。此外,部分区一级政府将社区教育经费直接划拨至社区学院办学系统,由于部分数字化分中心不是区域社区学院,虽然承担社区教育工作,但缺乏相应财经经费的支持。另有部分公办院校分中心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使能够得到社区教育经费的支持,具体专职或兼职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人员也得不到相应的工作报酬。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科学的社区教育经费管理规定,将政策、经费下沉到社区,加大对社区教育基层的经费倾斜,让真正从事社区教育、社区管理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劳有所得。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构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出台后,截止目前,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区域性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设立了社区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建设社区教育指导机构276个(占比75%)。而广州社区教育还未出台相关意见,实施主体间缺乏统筹、引导与融通。

加快出台广州市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由市委副书记或副市长牵头的社区教育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理顺社区学院管理体制。目前,大部分部分省市已经建立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在整合、调配社区教育资源,规划、规范社区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凡是成立了社区教育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的地方,社区教育的发展都比较快,工作也比较规范。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广州社区教育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各类社区教育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加强社区教育各实施主体间的融合与协调发展,为我市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调整开放大学服务街(镇)社区教育的机构职能

1.加强数字化指导中心的顶层规划功能。建立“终身教育联盟”,多方融合相关研究力量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统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广州社区教育规划发展目标。

2.支持社区教育事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研究。完善社区教育学科体系,设立社区教育科学理论实践研究基地,组建高层次社区教育问题智库,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3.构建广州社区教育师资供需信息平台。建立教师人才库,实现社区教育师资信息和师资资源共享,缓解教师短缺难题,还要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评价制度,保障社区教育教师及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四)加强社区教育平台研发与资源整合能力

實现九部委提出的社区教育的覆盖率指标,必须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广州市电大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平台,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培育社区居民的网络学习习惯。依托广州电大现有丰富的社区学习资源,通过整合资源、合作共享的方式,做大做强广州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与手机APP平台,真正实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高质量、公平的社区教育。在平台资源整合方面,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进行网上资源优化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可利用的网络资源“脚手架”,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切实提升社区教育教学质量。

(五)提升社区教育“线上”专业化教学能力建设

提供优质的社区教育内容,要靠加强专业化的网络教学能力来实现。未来要结合大数据的生成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在社区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遵循“互联网+”具有“自生长、共享、交流、重混、复制、提问与开放式答案、数据,过滤器”的特性[4]。

1.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定位,以“融合、特色、技术,艺术”为目标,真正做到“项目选精准、混合来培养、资源具特色、教学更智慧”,成为线下优质资源的“内容生产者”;精准的“个性化推送者”;聆听用户体验的“互动交流者”;对线上学习者的“多元教学评价者”;优质社区教育的“品牌缔造者”;擅长教学设计的“艺术化要素设计者”。

2.优质资源的智能匹配能力建设。要结合实际需求,针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将海量的课程资源,以人为本地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推送,使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供给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3.精品化项目的培优建设能力。社区资源建设要依据“强势专业、特色品牌”打造精品化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好系统内各中心的对接共享机制的研讨。

(六)推动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

提升社区居民对广州市电大社区教育的服务认知,要注重从提升优质师资知名度、全方位立体教材开发运用,与提升社区活动的影响力三方面品牌项目建设着手。优质的社区教育师资能够让学习者紧紧跟随,培育或借助满足社区学习者需求的知名网络社区教育师资,通过师资的品牌影响力,增强对社区教育精品课程的品牌认知度;开发符合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方式的电子课件、电子书、有声音像,纸质教材等多种类型的社区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习习惯的自主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开发网上学习地图来帮助社区教育学习者了解线下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借助终身学习活动周、南国书香节等对社区教育成果进行线上线下推广,通过组织表彰、线上学员数据收集与学员互动分享等工作的辅助,扩大社区教育的辐射面与区域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7-6-22)[2019-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cxsh/201706/t2 0170622_307717.html.

[2]国卉男,卢玉娟,杜君英,王美楠.上海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践的回顾与分析[J].终身教育研究,2017(5).

[3]雷忠良.对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4]Kevin Kelly.周峰,董理,金阳(译).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崔珍珍(1980-),女,山西灵丘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