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伟珍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时事灵活性,要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着实不容易。作为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学好各门学科,考上理想的大学更是不容易。这不仅依赖于学生的智力因素,更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很多时候并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的差异,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取得好成绩,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对智力发展起“催化剂”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学效率、“催化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成才、成功
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之外、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能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心态等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特征:即学习动机明确、兴趣强烈、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意志坚韧、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则大多数学习自觉性不强、意志薄弱、缺乏持续性、容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考。
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感学生的心态、情感和意志对学习成败至关重要。
一、积极的心态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和活力,笑迎失败和挑战
一个人面对太阳,眼中就是阳光灿烂,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有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空气,有人会憎恶蚊虫的到来;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世界。这就是不同心态的不同结果。
心态,表现为一种情绪化的特征,它不仅能激活人的情绪系统,也能影响人
的认知系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行为,决定最终的成败。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态能使人洋溢热情和力量,使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情绪平和乐观,干劲十足;消极的心态使人丧失自信,行为退缩,精神萎靡,情绪失控。
曾带的班长严同学,学习刻苦钻研,因过度疲劳而晕倒过。高三几次模拟考试均没进线,对自己的付出而没有回报怀疑、绝望过,因老师的肯定,鼓励,使她重树信心,调整心态,最后如愿以偿考上本二,从中可以看出自信与自卑的心态对学生影响如此巨大。
心态的基础是情绪,情绪、心态可以相互感染。学生良好的心态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感染:教师或以非语言形式,如表情、动作、身体姿势、语气声调等感染学生;或以教师自身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或以教师自己的积极进取、处世坦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心智升华。
二、良好的情感能使学生深入探索和思考,推动智力发展,满足自我需求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情感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智力发展始终。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求索新知识,推动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智力的发展。
情感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面对高考,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能进一所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这种需求相当强烈,老师应该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关爱他们,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朝着理想奋进。
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以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首先教师要深化责任心。高中学生已经有较强的是非观念,对于老师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他们耳濡目染、铭记在心;其次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境和理智感,树立必胜的信心;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以自己的行动回报他人和社会。
三、坚强的意志能使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挖掘潜能,实现飞跃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无论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是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品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人成功的柱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强的意志也是学生提高成绩、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业上不成功,就是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普通四星级高中,学生想要考上理想高校,必须付出加倍的汗水和心血,达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在考前的百日宣誓中,同学们高喊“为了老师、为了家长、更为了我自己,我要咬紧牙关向前冲,相信胜利会属于我。”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毅力深深感染每一位师生,激励更学生投入最后冲刺。
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有了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才会排除障碍,勇往直前。否则就会浑浑噩噩,或者被困难吓倒。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通过营造氛围、励志宣讲等方式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舍弃,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战胜自我。
总之,学生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智力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感、锤炼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乐学”课堂建构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61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