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发展路径

2019-09-10 07:22汪郑连
关键词: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摘 要:在对现代学徒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通过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机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双赢机制和校企双元评价机制,可以突破中国现代学徒制现阶段瓶颈,更好地助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校企双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4-2346(2019)04-0078-05

从2011年中国教育部正式提出现代学徒制概念,到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始推进。①目前,中国现代学徒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国情和产业基础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欧洲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道路怎么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把校企产教融合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工程,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意志;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强化了企业的主体地位,从国家层面对产教融合工作推进措施上作出了系统部署,这对我国今后一定时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

现代学徒制以1969年德国双元制的确立为标志,并发展至今,是传统学徒制融入学校教育制度的一种职业教育。其将企业工作和学校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加学生职业适应性,达到人才的全面培养,还能保障学生就业,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模式,也是发达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的共同战略选择。

现代学徒制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是:校企双元合作育人,受教育主体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在专兼老师的共同教育下,利用校内外两个实习场所学习,工学结合,培养成为能无缝对接,毕业即就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较于普通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当下实现产教融合,回应国家意志的最好路径。

根据国外现代学徒制先进经验,促进现代学徒健康发展,主要有两个支撑要素。

一是政府支持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国外先进的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政府支持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完备的政策保障制度,均衡企业、学校、学生3方面的利益诉求,并让现代学徒制实施有法可依,从而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校企在国家的主导下,实现联合招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紧密合作,共享人才培养所需的资源和设备,又各司其职,协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及人才评价体系。

二是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目标看,以现代学徒为核心,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度身定制学习计划,通过3年培养,现代学徒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还要具备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教学理念和方法看,以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在学徒制中,现代学徒利用学校和企业2个实训基地,边做边学,或者先做后学,知行合一,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复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从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看,以工作为导向,学校本位学习和企业工作本位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替,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融合,在校企导师双元育人模式下,现代学徒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

2    中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

国内许多职业院校通过学习欧洲国家的宝贵经验,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代学徒的培养还停留在政府宏观指导、职业院校培养为主,企业被动配合的初级阶段,产教融合尚停留在粗浅层次,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质量也还不能完全达到产业预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国家扶持政策缺位

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现代学徒制的大力发展,主要还是要依赖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政府在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中国政府针对现代学徒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一些重要的法律关系尚未得到明确,相关的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实施,导致校企雙方的责任和权力没有得到界定,很多中国企业在现代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性缺乏,校企合作处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浅层次状态,加之政府对现代学徒制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很认同。

2.2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认识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很多优质企业意识到与学校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校企合作内驱动力加强,开始主动和学校对接,而且愿意出一部分资金和人力资源,参与现代学徒人才培养。但同时,对于只懂得市场运营的企业来说,如何融入性地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却无从下手,并且认为培养现代学徒是院校的职责,企业只要负责资金、资源的投入即可。另外,企业有其产业模式和管理要求,且转型升级快,人才培养有其针对性,而高职教育下现代学徒培养的是兼具核心素养、专业技能、职业拓展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很多企业在探寻自身发展和追逐经济利益为目标前提下,无法兼顾更多社会责任,无法设身处地地为学校和学生着想。

2.3    教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现代学徒人才培养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还在试点阶段,只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学校的教务管理大多还停留在原有的以学校为主的单一人才培养层面。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扩界”教育,教学利益相关者变得多元化,对人才培养目标诉求变得多样性,学生具有了双重身份,教学场地从学校延展到了企业,教学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学校教务管理和现代学徒培养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现代学徒60%~70%的时间需要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经常无法赶回学校上其它课程,教学秩序、教学进度按照原来的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企业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专兼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教学工作量和教学压力反增无减,按照原来核算工作量的办法,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压;以行业企业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按照原有的一套以学校评价为主的学分制,学徒人才输入与企业需求标准匹配度不高。

2.4    课程体系设置与产业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

国际现代学徒制,在设置课程体系前,校方必定先进行产业企业调研,明确产业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学徒的基础,有针对性地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但是学校本位意识强,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设置大多是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嫁接企业人才需求,并把企业人才需求落实在课程中形成的。该课程体系,充其量为校企课程合作升级版,无法体现现代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性、关联性,因此,国内目前的现代学徒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背离了现代学徒人才培养为产业服务的初衷,最终剥夺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权利和现代学徒接受系统职业能力培养的权利。

2.5    校企专兼教师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高

高水平的现代学徒产生必定要求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有系统的专业理论优势、科学的育人方法,但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跟不上行业领域知识技能的更新,传授的知识多以理论为主,不善于培养现代学徒职业擅长和职业意识,毕业后学徒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而企业教师虽精于实践,掌握行业最新、最流行的信息,但是缺乏作为教师应有的科学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对学徒心理方面的了解,无法针对学徒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还有些企业导师把帮带徒弟仅仅当作企业布置的任务,不会主动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指导能力,对自身拥有的技术也不会全盘传授给学生,甚至认为学徒的存在,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导致学徒下企业实践形同虚设,学徒学习热情受创,学习质量无法保证。

3    產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本土化发展路径

通过总结分析以上经验,本着服务地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宗旨,借鉴发达国家在现代学徒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学习《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面贯彻产教融合理念,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可以通过优化提升以下几个环节,形成校企良性互动,深化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

3.1    完善产业需求导向的决策机制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根据企业需求,结合专业特长,度身定制符合产业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设计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之前,应成立现代学徒教学委员会,学院院长、企业总经理担任总负责人,专业主任和企业人力资源统筹和推进“收徒、授艺、出师”工作,确保现代学徒培养目标符合产业企业岗位需求。

同时,学校层面应改变固有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有助于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以各种形式积极鼓励、授权校企老师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现代学徒培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相关部门现代学徒培养激励、考核、问责机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加强企业各部门育人意识和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3.2    完善协同育人的双赢促进机制

为尽可能调动校企共育现代学徒积极性,突破原来较低水平的产教合作基础,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还应充分促进校企双赢关系。

首先,产教联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融合。校企双方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时,应以企业岗位需求、行业趋势及生源特点为基础。

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行业企业的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化设计,双方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校企优势资源充分共享,实现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无缝对接。在此体系下,现代学徒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结合浸润式的企业实践学习和企业导师的引导,从而保障现代学徒培养的质量,使其不但掌握全面的学科体系知识,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还初步培养职业意识、渗透企业文化,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品牌忠诚度,充分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为实现现代学徒精准就业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生产过程对接。比如有些企业岗位生产任务,根据季节或月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因此,课程进度设计在充分掌握现代学徒学情及认知规律基础上,可对接企业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以此为基础建立产教融合环境,从而一方面使企业先进的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提高现代学徒培养的针对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教师利用真实的工作情境、现成案例教学,弥补其教学经验不足的短板,还可以节约企业导师时间,使企业导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充分了解现代学徒的特质,提前建立情感联系,便于人才有的放矢的培养。表1为2015级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第四学期专业课程与企业工作任务安排。

从表1可见,教学成果任务设计与企业工作目标对接。课程成果充分考虑企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并通过开展评、展、鉴、赛等教学活动设计或教师横向课题介入,提高学生作品市场化应用,从而促进现代学徒的创新能力、适应市场能力,增强职业信心,同时为企业开拓创意思维,提供智力支持和补充,真正做到有水平、有质量的产教融合。

其次,以产促学,现代学徒实训与企业用工紧密融合。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可充分创新拓展实训教学方式。以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为例,其根据合作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在现代学徒班形成一支可以完成企业临时陈列营销任务的后备军。后备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报名参加企业与专業岗位相关的月度及寒暑假陈列营销兼职工作。兼职期间,后备军受到店铺店长和陈列师的帮带及考核评价。这种校企合作形式,强调生产与学习合一,确保教学与生产同步,不但解决了企业暂时聘用专业岗位用工难的问题,而且让生产服务于教学,使现代学徒“全员、全部、全程”参与生产性实训成为可能,增加了现代学徒教学实训量,同时也让很多现代学徒获得专业质的提高。

再次,以研促教,校企专业教师技能融合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制度保障体系。因此,学校与企业应达成共识,必须经过严格筛选校企专业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校方要有计划地培训企业教师的教书育人方法及加强最新专业理论研究体系培养;而企业用人单位通过加强与校方的横向课题合作或暑期企业实践的形式加强校方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专兼教师进行短板补缺,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促进双师素质的发展;而企业兼职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拓展能力,教学相长,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的人才,间接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活动。

3.3    完善校企双元主体的评价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评价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包括基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

在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上,通过调研中国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校企双方已经做到了“全学程、双向介入”,双主体评价机制已经做得相对完善。而因现阶段校企组织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育人理念还不可能达到高度一致,在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上的考核内容和要求不尽相同。

针对这个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上,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可实行学校学分和企业学分并行方法,建立了各有侧重的双元主体评价机制。学校学分制使得现代学徒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拓展能力,并与普通班同学在学年总分和毕业要求上做到统一和公平;而企业学分是校企在现代学徒满足学校学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具体用人要求设计的考核体系,评价方式不拘泥于纸面考试及规定时间的实践考试,而是一个日积月累搜集证据并判断证据的过程,包含对现代学徒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的考核评价,从而多方激励现代学徒尽早成为具有综合素养,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卓越人才。

完善双元主体评价机制,不但对保障中国特色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实践意义,而且让企业深层次参与人才培育和管理,掌握人才培养主动权,对于提高企业产教融合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8.

[2]刘哲.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

[3]赵增耀.企业对兼职营销人员的组织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1.

[4]潘玉成.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8(224):124-125.

[5]祝木伟.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16-19):15-19.

[6]徐春.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硏究――以江苏Y校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6.

[7]汪郑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实践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5-88.

[8]张红霞.办学质量提升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J].职业与教育,2018(6):37-40.

[9]刘慧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4-67.

[10]曹钰.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3):43-45.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Apprentice Training Mode

WANG Zheng-lian

(School of Fashion,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in China and holds that by perfecting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guided by enterprise demand and establishing the win-win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dual evaluation mechanism,the bottleneck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China can be broken throug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better promoted.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s;talent training mode;collaborative education;dual evalu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