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德育的对策探讨

2019-09-10 07:22邓明翠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教学对策背景

邓明翠

摘 要:在当前社会中,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大众能够拓展自身的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生活便捷性。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开始已深入到教学领域,为教师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合理的帮助。此外,在高中教学中,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德育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中教育;德育教育;教学对策;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已经开始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工作中,为大众提供便利。同时,网络教育已经融入了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教师们新的重要的教学助手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当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结合信息技术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加强学生与自己之教师间的沟通,从而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挑战

首先,在当前的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无法脱离不可或缺的一个助手。在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教学材料,也可以通过其观看一些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完善自身的学习结构,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消遣,比如看电影、听音乐以及玩游戏等等。但是,在网络为学生提供积极帮助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在网络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负面内容,这些内容均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负面的影响;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在网络的吸引下,很容易影响到学习效率,甚至影响到现实生活,从而对自身的价值取向形成直接的影响[1]。

其次,在高中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师已经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并掌握了具有了较强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有限,想要切实提升德育效果,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德育教育思路,借助先进工具达到教育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德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甚至很多学校会出现德育课程与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背诵、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达。一些教师将其与政治教育进行融合,通过背知识点以及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达。此外,部分当然一些学校、教师也会开展一些德育性质的实践活动,比如班會、德育报告以及德育讲座等等。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不仅不仅无法形成完善的德育思想,还甚至会对被动学习产生抵触的意识,所以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与甚至会与德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在现代化的教学思维中,教师们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方式进行适当的优化,将学生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将其视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心发展,使得德育教育能够落实[2]。

2.构建家校合作的关系,推动学生的成长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家长都会存在一定的错误思维,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是没有用处的,一些家长他们不理解学校所开展的举办的德育工作以及德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就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其意识到德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构成构建健康的家校合作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德育观念成长提供积极的影响。

首先,作为学生的家长,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意识以及网络应用能力,能够对自己孩子的网络生活形成认知以及管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应用习惯;其次,在学校教学中,学校应该加强对网络教育的管理,净化校园网络,并利用网络宣传一些正确的理念,加强学生正确应用网络的意识;最后,学校还需要与社会各阶层进行合作,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网络思维,正确使用网络,从而避免学生消极行为的产生。

3.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沟通的渠道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步入人生的青春期[3]。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往往会形成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以及自尊心理,对于教师以及家长的过分关注以及过分干涉,他们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作出负面举动。此外,在高考的压迫力下,部分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加之网络环境的吸引,学生的的价值观以及德育观很容易就会出现变化。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来改善德育教育,在其帮助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教育中,学校需要重视对家校互建软件的应用,其中包括如:晓黑板、乐教乐学、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当前阶段的农村高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这些软件和网络平台来加强和学生的心理沟通和交流。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就是一个有效工具,一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善于表达,但是在网络中能够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并且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来更新关于德育的文章,主题可以是诚信做人、孝敬父母、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文艺活动宣传等等的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做人理念,利用微信群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解决自己的心理难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社交账号,与学生构成“网络朋友”的关系,通过匿名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或者,教师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校内德育教育平台,定期地上传一些与德育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以及资料,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地对其进行阅读了解,在无形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最后,教师们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以及家长构建一个网络交流群,将日常的教学要求以及德育要求上传到群中,也可以通过交流群与学生及家长进行在线沟通,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程度[4]。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一方面要承受自己步入青春期之后的心理变化压力,同时也要面对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的学业压力,在双重压力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形成较大的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消极理念,造成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引导疏导,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应用合适的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理念,推动学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建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9.

[2]朱雪云.“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德育新挑战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20):17.

[3]廖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王英武.提高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教学对策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跟踪导练(一)5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