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飞
摘 要:合作学习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突出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学习能大幅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我们去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学数学,合作,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合作成了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的工作形式,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为此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长期的,中学生正是培养他们合作能力的黄金时间,因此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下面就合作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以往的学习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和帮助,使学生在一些不懂的知识点上加深巩固,一些不成体系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条,慢慢地转化为内在的数学素养。
第三,合作学习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过程。初中数学是重要的考试科目,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重视考试成绩,忽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题海战术往往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数学乐趣。合作学生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活动学习的乐趣。
第四,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还有少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担心。他们主要担心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准备,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第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只注重典型,结果合作学习课成为优等生的表演课。很多学习不愿意去思考,只想等结果。有的学生也不愿意主动说自己观点,生怕说错了。
第三,部分教学的教学能力有限,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掌握不透,对课堂节奏掌握不好,或者对合作学习力理解出现偏差,简单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走过场,没有起到合作学习该有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要从心理上重视起来。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组织方,也是引导的,更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要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多和小组成员交流,不懂就要问,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务。
第二,科学分组,在小组学习中,科学分组很重要,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因素,学生的数学成绩、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来综合考量分组。第三,课堂氛围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太热烈,否则会朝着闲聊的方向发展。要注重课堂效率,需要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第三,评价要全面,不能只进行小组评论,还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积极的和不积极的都需要指出来,方便学生查缺补漏,促使全部学生都能共同进步,只有所有的学生都取得进步了,教学采用采用效果,教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能不断反思,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教育部门和学校多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案例
例如八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在上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全等三角形,那么如何来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师讲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第一步,教师给一个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才能画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色,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都是一样大的,一共是6个已知条件,逐步减少已知条件,让学生去画,动手操作,首先尝试已知三个角或者是3條边的长度能不能画出全等的来,两个角一条边的长度或者是两条边的长度和一个角。然后是给出两个角或者是两条边,一条边加一个角能否画出全等来。最后任意给一条边或者是角。学生们通过画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结论,只有知道两个角一条边或者是两条边一个角才能画出全等的三角形。第二步,让学生画一个三个角分别为35度、60度、85度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比较一下,说说为什么不相等。再画一个边长分别为2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角形。学生之间通过比较就会发现所画的三角形是一样大小了。得出结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探索,与小组成员交流获得新知识。
结语:总之,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很愿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广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虽然在合作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教师要想办法克服。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2]钮翠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