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辉
摘 要:掌握解题技巧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广泛性与教学效果最佳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高中生解题速度与提高其解题正确率的主要途径,更对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与考试成绩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老师传授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解题技巧的重要性,为提高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与锻炼高中生化学解题思维而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设计;探究题;解题技巧
引言: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以化学教材上的定义与规律为主,降低了对高中生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剧了高中生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运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老师应创新教学理念与丰富教学内容,主动讲解化学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了高中生化学理论知识实践转化效率,锻炼了高中生创新思维与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实现了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把握问题本质
老师应系统介绍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主要特点,引导高中生根据问题题目内容来分析所考查的知识点,促使高中生透过问题的表象来把握问题的本质,加快高中生化学惯性思维模式的建立速度,锻炼了高中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可以根据考查知识点的不同而划分为设计操作步骤、分析现象產生原因以及总结化学规律等不同的类型,老师应传授高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型判断技巧与方法,要求高中生根据问题题目来判断问题类型,并在结合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老师应引导高中生养成认真读题的答题习惯,掌握问题题目中的“酸碱性”等关键词,从而帮助高中生确定解题方向。根据问题题目明确该化学实验所使用的实验仪器,从中筛选出具有特殊作用或特定使用范围的实验仪器,为高中生推测化学实验内容奠定了基础。另外,老师还应要求高中生熟练背诵化学实验操作步骤与操作标准等知识点,帮助高中生准确理解与把握问题,从而提高了高中生解题方法的正确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相关知识时,要求高中生掌握使用频率最高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主要用途,根据化学反应是否需要酒精灯的加热来推测该化学反应对外界环境的需求,甚至也可以推测实验化合物稳定性或活跃性的特点,帮助高中生缩小实验化合物的推测范围,提高了高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效率。
二、锻炼推断能力
化学物质方程式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老师应提高对高中生化学物质方程式理解记忆力与实践运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准确掌握不同化学方程式所使用的概念与反应原理,引导高中生根据化学物质方程式来帮助高中生理清解题思路。高中生可以根据化学题已知条件来推算未知条件,为高中生提供了完整而准确的解题依据,帮助高中生成功解答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氨 硝酸 硫酸》相关知识时,要求高中生掌握浓硫酸稀释过程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反应之后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测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物质的酸性或碱性特质。也可以根据“氮气等不溶于水”的规律来判断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气体的名称,可以排除二氧化碳等溶于水的气体,从而帮助高中生明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出现的物质元素。
三、分析反应物属性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必然会涉及至少两种以上的反应物。高中生可以根据问题题目来罗列出该问题出现的反应物,并介绍每一种反应物的本质属性与化学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未知化学反应物的化学性质与自然属性,从而帮助高中生明确解题方法与答题步骤。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氨 硝酸 硫酸》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分析氨、硝酸、硫酸的化学特点,概括碱性化合物与酸性化合物的不同之处,并将其作为解题依据。根据酸性化合物溶于水之后得到的液体成酸性、氢氧化合物溶于水之后得到的液体呈碱性的特性来推测溶液中含有“H+”或“OH-”的结论。随后,老师还可以通过让高中生熟记不同化学溶液具体颜色、气味、形态的方式,来帮助其判断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中所使用的溶液或化合物的具体名称,比如,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黑色的氧化亚铁粉末等。促使高中生主动观察实验化合物的颜色与形态,锻炼了高中生化学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强化了高中生化学时间意识。
结束语:
正式原有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充分认识到锻炼高中生解题技巧对提高高中生解题成功率与高速化的重要意义。通过掌握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基本特征、利用化学实验反应物属性以及加强高中生推断能力训练力度等途径,来提高高中生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解题水平,为实现高中生以及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建明.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性试题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
[2]黄结义,谭永光. 试论高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6).
[3]董志伟.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立意与设计--以人教版《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