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的交际日趋频繁,如何有效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吸收的知识传授的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然习得各种实践能力,这正满足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跨文化 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
近百年来,人类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全球化对于人们来说,已不再是个陌生的名词。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学应运而生。这门学科正是研究日益频繁的跨文化国际交往以及人际交往,国内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已开设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形成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满足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实践的需要。
二.翻转课堂
近些年来,教学模式改革受到空前的重视。一方面,教育的对象,即当代的学生自小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已与以往的学生在知识需求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可行性。
早期在美国开始兴起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越來越受到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青睐。翻转课堂以微课(mini-lecture)为基础,需要教师课前录制配有音频讲解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传送给学生。微视频简短精悍,抓住教学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对照着微视频进行自学,这样课上时间主要用来解答学生学习的难题,以及检查和评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课堂内外的时间得到了重新分配,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老师教过度到了学生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的运用日趋广泛,它尤其能满足实现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的需求。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步骤来讲解。
课前微视频制作。课前教师明确即将讲解的课程的目标、重难点等,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对包含的内容进行理论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上课时需要解决的跨文化交际理论难点和问题,要求学生按人数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课合作学习,通过观看视频和自行搜索资料来理解难点、解答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课前还需设计与视频学习内容相匹配、在课上可供学生翻转的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案例分析任务,如案例情景再现,这样学生可以提前按组表演案例,以便很顺畅地在课上进行展示,也可以拍成视频,在课堂上以屏幕播放的方式呈现。
课中案例展示及点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课上主要由学生来提问、讨论、解决课前学习的难点、疑点,来汇报他们前期学习的成果。教师的职责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转变为学生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和展现成果输出这三个过程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建议者。
四.结语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不受时空限制,没有教师的一言堂,看似轻松、自由,实则蕴含了教师缜密的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严格地配合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达到突出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过程中,切忌流于形式,教师不可草率设计教学任务,或者疏于对学生的展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及指导,同时,还需监督、激励学生积极地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如此,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学习者,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