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贯课堂,奏响“新课堂”之音

2019-09-10 07:22倪卫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核心素养

倪卫君

摘要:生活处处有语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新颖的教学理念,倾注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度思考,更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此笔者提出:倡导大语文观,课堂接轨生活,课堂向社会延伸,作业设计追求一个“有趣”,紧扣一份“情感”,注重一次“运用”。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语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活体验  接轨  语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因此,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应当遵循“课堂接轨生活”的理念,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设计出符合学生口味,体现语用价值的作业,在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当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思考。

“百学趣当先”。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就应当开阔视野,挖掘一些洋溢着浓浓生活气息的素材,引导孩子在互动中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在兴致勃勃的状态中达成学习任务。下表是笔者对五年级组同学的问卷调查情况:

在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喜欢与生活密切相关,接地气的学习任务。教师将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有趣,还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1)把握一个有利的时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接到家长朋友的求助:“老师,孩子喜欢玩手机,不肯看书怎么办?”“我家的孩子看书喜欢看漫画,没有多大营养啊!强迫他看老师推荐的书,很不情愿!”……看着家长朋友焦虑的状态,笔者总是笑呵呵地开导他们:“强迫孩子看书是不行的,有时候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阅读,要唤醒孩子的兴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是语文老师最实在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如何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接受老师的推荐呢?笔者有过一次成功的尝试。在一次新接班级时,第一次见面时就与学生约定,三天之内能说出一半以上同学的名字,点名了,在一片惊叹声中,笔者趁热打铁“引诱”孩子来挑战记忆力。与老师PK记忆力,得有记忆内容哇!笔者顺势推荐了十几本适合本年段阅读的经典书目。为了胜过老师,孩子们都蛮拼的,纷纷卯足了劲记需要推荐的书名,在互动中教师不知不觉完成了好书推荐的任务。

(2)分享一份生活的乐趣。分享快乐,师生共成长。生活中偶然发生的趣事,就是语文学习的绝佳素材。学校要承办教学研讨活动,一大早临时安排笔者去接一位素不相识的教研员余老师,除了电话号码与火车车次,其他信息一概没有。制作一块迎接牌,时间来不及,更何况像是招工广告。笔者灵机一动,用简短的语言发了一则短信,于是在车站出口拥挤人群中,一下子就被余老师发现了,更想不到这事被当成讲座中的事例,被直夸语文综合素养高,朋友圈传播着短信交流的截屏,不经意间“火”了一回。

(3)采用一种有趣的形式。阅读重在“吸收”,习作重在“倾吐”。人们写作就是为了与别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各自的思想感情。习作评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采用小组合作互动式评价,评改习作成了学生表达情感、倾诉心声的平台。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是驱赶学生习作恐惧症的良药,更是激发学生产生愉快情绪体验,萌发创作灵感的妙方。

二、紧扣一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业的人文性恰恰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一份好的课堂作业,应该能扣住一个“情”字,延续课文的情感强化得到的熏陶,进一步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1)余音绕梁抒真情。一次成功的教学往往课已了意未尽,师生都会沉浸在情境之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时布置作业,学生最乐意接受。如学习《妈妈的账单》之后,在学生感受母亲对孩子的浓浓深情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亲情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几天后,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的说:“当我很不好意思地把鱼夹到妈妈的碗中时,妈妈愣住了,她一个劲儿地说,孩子,你长大了,妈妈真高兴。”有的说:“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妈妈洗脚,开始妈妈说什么都不肯,最后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才同意了。当我的手放在热水盆中为妈妈搓脚时,看到妈妈的脚上有坚硬的老茧,脚板也开裂了……我想对妈妈说,您辛苦了。”这些稚嫩真诚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笔者,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需要这种感恩的心啊。

(2)风趣幽默促豪情。孩子书写不认真,作业字迹模糊潦草,用传统的方式批评他们是“鸡爪体”,孩子们却一脸茫然,他们没有农村生活阅历呀,难怪教育无数遍,缺点不改变!作业中字迹笔画黏连,密密麻麻一大片,不正像当下最流行的“二维码”吗?龙飞凤舞的字体,不正像一群“奔跑吧,蚂蚁”吗?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借用当下最流行的、富有时代感的语言“二维码”“奔跑吧,蚂蚁!”去善意提醒孩子,诙谐当中见师情,幽默当中见力量,孩子们在笑声中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笑声中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3)即兴生成表心情。面对作业,学生有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最怕习作,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个个像“老鼠生水牛”。写作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只有学生有急切表达的心情,才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畅所欲言、妙笔生辉,最终写出一篇篇感情真挚、富有童趣的佳作。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随机出现一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的事件,教師要善于发现这种有价值的资源,抓住生成和拓展的最佳时机,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况下开展习作教学,学生有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就会有写作的激情和灵感,这时候比教师挖空心思出个题目让学生写,效果要好上千百倍。

三、注重一次“运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智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作业设计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源泉,充满生活气息,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1)跳出课堂“绘”生活。知识通过实践运用才有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阅读教学中的“纸上谈兵”不行,单靠课内作业中的“扎实练习”也不够,必须为学生寻找展示能力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丰富知情积累,在运用语文中体会学习带来的无限快乐。

(2)童心童眼看世界。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孩子们在作业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表达童趣童真。

“水本无华,相荡成漪。石本无火,相击生光。”如果学生学会由一篇课文的一点知识,去寻找一大片知识的方法,那将是一生受用的东西。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扩大学生视野,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舞台尽情绽放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袁爱国.链接生活,《让语文作业增值——名师作业设计经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3】徐新民,《动态生成》,北京: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教育周刊。

【4】李彩娟,《作业设计要基于任务学习——名师作业设计经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梁彩宁,《教材以外的课》,《速读》杂志社,2015年12月。

【6】黄伟,《核心素养视域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化》,《语文建设》,2017年10月。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核心素养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教学探析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