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妍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合理规划时间,培养生活习惯”“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生活本领”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有效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化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满足现时代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安排较为侧重知识体系学习,以及缺乏专职教师和配备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不能有效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谈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
小學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以丰富学生情感为目的,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符合现阶段知识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从而达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运动安全”的活动时,首先要给学生传达“哪些是运动中危险的事,要懂得远离它”的概念,当学生课堂上看完有关安全的视频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视频中有哪些危险的事,我们学到了怎么远离危险呢?”,有的学生回答“跑步的时候要学会躲闪,避免相互碰撞发生危险”,还有学生回答“活动过程中,鞋带开了要及时系好,防止绊倒自己”,教师通过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开展“篮球兴趣运球赛”活动,由于运球是篮球活动中的进攻技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通过“男女搭配”的分组方式让2名学生之间运球,可以适当削弱运球的强度,保障活动中学生的安全。赛中既可以培养团体间的互相信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间的情感度,还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从而有效的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二、合理规划时间,培养生活习惯
时间管理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针对时间宝贵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支配时间,均等划分课堂内外和活动休息的时间,确保学生生活中有足够的锻炼机会;针对时间流逝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有效的利用时间,让学生能够抓紧课上时间努力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都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时间管理”教学内容的职责所在。
例如,“课余生活巧安排”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家访了解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安排,力求帮助学生转变只有写作业、玩游戏的课后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展示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课余时间活动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课余生活是否合理;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成立活动小组,互相配合、监督各自课余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养成爱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习惯,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三、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生活本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意是促进学生感受、进入生活,塑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观念。教师应以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沟通交往为基础,创建理论学习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勤于动手、勇于思考,让学生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们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目标。
例如,在活动“巧手叠衣物”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让学生掌握叠衣物的本领,培养学生力所能及做家务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先带领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叠衣服的视频并提问“视频中的学生看见教师收下衣服时,她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激发学生想要叠衣服的欲望。然后通过观看ppt课件,指导学生叠衣服的重难点,并示范整个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每天需要叠什么东西以及叠衣服需要注意什么”,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被子、袜子、红领巾”,以及要注意“叠的不能有褶皱,而且叠完要放置整齐”。最后教师可以留下“回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叠衣服”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学到的技能,进一步完善“巧手叠衣物”的教学活动过程,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情感世界和生活经验的丰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综合实践课程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喜好以及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安排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可以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升级,让活动的实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参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健. 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0-110.
[2] 周敬贵. 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