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燕
摘 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感的强弱与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呈现出个性。而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诵读中需要学生协调好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功能,集中精力认读或者背诵好每一个文字、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更需要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内化。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探究诵读经典对学生语感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语感
诵读是学习经典文学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诵读经典同学们可以传承文化,增加知识积累;可以习得古人智慧和精神,承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培育心灵、开发心智、提升道德和文化素养,由此可知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同时新课程改革提倡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即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经典文学时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品出其中的“味”、感受其中的“情”。
一、落实到“读”上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不讲究文法、不注重解释,只要读,也能达到读通文字、了解文义的作用,由此可知诵读的重要性。因此语感训练也以诵读为主。
班上的同学从一年级就开始读唐诗,二三年读宋词,到了四年级开始读论语。诵读的经典文学范围越来越广、诵读的难度逐渐加深,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诵读基础,也能稳步提升了自己的语感。就拿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这首诗歌来说,笔者并没有讲授诗意,而是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朗读和课后背诵等活动让学生们自己感悟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意境。当然,在此过程中,笔者十分讲究朗读策略:要求学生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讀;利用情境、信息技术、游戏等活动保持学生读的兴致、读的热情。笔者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在诵读中逐渐读出了边塞的荒凉、戍边战士的悲壮,由此提升了学生的语感。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明确了诵读的重要性,摆正了“读”与“讲”之间的关系,不仅加重“读”的比重,还让“读”成为了教学主要方式之一,就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同学们提升了自身的语感。
二、表现在“品”中
“品”指的是品读,即开动脑筋、品出“读”的深意,感悟语言的魅力。“品”的方式有很多:如对比品读,即将两篇各具特色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魅力;调换品读,即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字或者某句话、段落替换为另一个字、一句话或者调换段落顺序,由此感知经典词句的魅力;揣摩品读,即抓字眼,让学生体会炼字的魅力等等。当然,还有其他品读的方式,等待着教师同仁们去挖掘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宋代词人苏轼《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笔者拿来了与之同时代的诗人王安石所写的《登飞来峰》,让同学们对这两首诗歌进行了对比朗读。当同学们读到《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发现这两句诗歌非常相似,诗歌中表达的寓意也十分相似,这让同学们产生了困惑和不解。笔者肯定了大家的发现,也用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解答了大家的困惑:苏轼写作《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正值被贬黄州,人生失意时,因此诗文中充满了自我纾解;而王安石写作《登飞来峰》恰是其大展拳脚之时,诗中充满了得意之情。至于两首诗歌的高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争论不休,在此笔者也没有细究。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诵读落实到了“品”中,既让学生精准朗读、于细节处分析词句或者段落的独特之处,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成为了提升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重视于“情”字
“情”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重难点之一。尤其是中国诗歌具有语言简洁、含蓄,意境丰富、优美等特点,要想直观、准确地捕捉其中蕴含的情感,对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只能利用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与阅读本文之间发生直接的接触,直观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当然,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的增长,他们能感悟到的情感越来越多或者是改变了旧有的看法,让诵读成为了一种动态的、上升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暮江吟》这首古诗时,理解句意、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是本课教学重难点。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的美。经过多次朗读后,同学们有所感悟,与同桌小声地讨论着什么。见此情景,笔者停止了朗读活动,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包括翻译诗句意思、探究诗人情感。但是同学们的回答令笔者不是很满意,于是笔者将朗读活动改为了背诵活动。其实背诵是不仅能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还能提高其逻辑分析能力,与诗歌有了更深入的接触,产生知识的内化。就在这一次次的背诵中,同学们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为他们要思考着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句与句之间的情感是否相同等问题,最终落实到了“情”上,也完成了背诵任务。
综上所述,为了在诵读经典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笔者提出了重视“读”“品”和“情”这三种途径,旨在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群.语文语感核心与诵读教学[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
[2]卜岩,宋燕妮.在诵读中培养语感[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