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分析

2019-09-10 07:22李少英
速读·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农村教育小学数学

李少英

摘  要:文章以农村小学低年级为例,对低年段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予以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支持。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数学;计算习惯

一、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农村联办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使他们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一部分孩子又因父母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因而孩子的接受能力受到了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就连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计算能力都不过关,更谈不上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根据观察,低年段的计算学习出现以下几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上课不认真听讲,到做最基本的计算作业的时候就随便完成,忽略结果的对错。

2.20以内的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进行进位加和退位减出错较多。口算能力差,进位或退位混淆。

3.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以致出错。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如把把“+”写成“-”,把“20”写成“26”,或把上一题的数据写到了下一题的计算中。

4.计算的算理掌握不好,四則运算顺序没撑握好,出现错误。

5.计算习惯不好,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老师专访:

每一位数学老师在每学期都注重抓基础的计算过关和计算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还是效果不佳,学生的计算能力总是呈下滑的趋势,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或几何形体的知识过程中常常要停下来反复地讲计算知识,虽然有效果,但孩子的学习的效果也不甚满意,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提高。老师刚讲完的时候在课堂还能认真地解决问题,课后很快又忘记了。不少老师说:“我们班上有几个学生,每次的作业连最基本的计算都做错了,反而有点难度的思考题没错;口诀很熟练,但每到做乘法时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

家长专访:

有的家长说:“在这次期末测试中,我女儿好粗心,也好可惜,列对式了,计算时是加的算成减的了,差这1分就满分。”有的家长说:“我孩子每天放学后总是到处跑,我下班回到家很晚了才开始做作业,写的字好潦草。”甚至还有家长说:“老师他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写作业你就骂他,对他严格点!”

以上种种,都表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随便地把这些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而最关键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装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低年段时是计算习惯培养的黄金年段,错过了再来补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很不佳。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我校低年段的数学老师将行动研究用于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习惯养成”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而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习惯决定人生。小学低年级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因此,教师想要做好数学教学,就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起,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学生有了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

(一)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实施步骤(2017年3月—2017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学习如何培养计算良好习惯养成的相关理论。

2.调查学生的计算习惯的状况。

3.成立研讨小组,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制定能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2.利用各种面谈、电访、网络信息等渠道,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结合共同教育。

3.制定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奖励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

1.调整能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2.第一次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形成自己的经验案例。

(二)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总结

1.规范书写,师生共同监督进步。为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推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营造规范书写良好氛围,增强全体教师书写规范的意识,提高书写质量。要求全体的师生有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执笔姿势,书写规范宋体字体,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不得出现自造字和错别字等。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2.立足课堂,常规既细又实。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计算习惯。学校组织定期检查,强化评比,及时反馈纠正。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

3.家校合作,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部分学习习惯的培养,仅凭教师校内的培养还不能使之迅速形成,如:学生预习、复习、按质完成口头的作业等习惯。在学生的计算习惯养成上,首先通过信访、电访、家访问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统一思想,并对家长进行有关的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消除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误区,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和家长明确低年级数学的计算习惯的相关要求,运用有效方法,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得到良好计算习惯的训练,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延伸,把学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深化。

(三)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反思

喜:

1.通过本次行动的研究,对学生进行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审清计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4.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5.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6.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写规范。

忧:部分学生的自制力还有待提高,虽然一些行为习惯有改进,但是容易反复出现不良习惯,做题还不够仔细,有时会偷懒不作认真的校对。

四、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

(一)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实施步骤(2017年9月—2017年11月)

第一阶段:继续加强学习。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2.小组研讨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的策略,调整方案。

3.开展课例研讨,检查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修改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的策略方案。

2.制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奖励制度。

3.实施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的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

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展示、交流、评比典型案例和成果。

2.在本校内推广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二)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总结

1.针对教材,对学生的计算习惯强化训练。计算教学内容丰富,有些学习习惯的训练贯穿始终,但还有些习惯的形成,却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时抓好起始阶段的强化训练。例如:一年级上册的两步计算中,往年有个别学生因没进行分步计算,而是直接写得数,往往是得数错就全题错。我们重点在教学相关内容时,通过“要求学生在两计算的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结果而无法正确计算的障碍。”这一强化训练方法,增强学生掌握二步计算的计算顺序计算,培养了良好计算习惯。

2、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分析和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一些特殊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细致的良好计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反思

通过二次“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学生在计算习惯上达到熟练化、自觉化、计算的准确率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计算题枯燥、乏味,在“习惯养成”行动刚开始时,学生还可以认真对待,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厌倦情绪,在今后要改进计算教学的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五、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

(一)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实施步骤(2017年12月—2018年5月)

第一阶段。

1.继续加强学习“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相关的理论。

2.再次调整“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案。

3.加强对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指导,并持之以恒。

第二阶段。

1.合理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分析和指导。

2.定期开展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作品展示活动。

3.充分利用家校资源,对每个学生作好记录和评价。

第三阶段。

1.通过观察学生现状的改变,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在本校内推广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二)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总结

1.定期开展计算能力竞赛,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实行每月举行一次“我是計算小能手”活动,评出优胜者,颁发获奖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和奖励,学生能保持长久的计算好习惯和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

2.开展了“好习惯,我养成”的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良好的计算习惯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在展示中让小伙伴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制定相应的日常训练计划及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使学生的良好的计算习惯一如既往,长期坚持。

(三)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反思

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已形成。通过三次的“习惯养成”行动,学生的书写规范,看错题的机率变小,在计算中慢慢地克服掉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学生对计算的算理熟练掌握,计算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计算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李务龙.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8(22):72-73.

[2]程丕雪.新课改下农村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杨儒明.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61.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农村教育小学数学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