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摘要: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典诵读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很好地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同时充分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多变性以及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尤其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利用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品格。学生也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对语文课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应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期内很难让学生养成朗读的兴趣,但是长期的坚持会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格也有良好的塑造作用。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诵读活动。启迪心智,在提升学生记忆的同时,完善人格,丰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意义分析
首先,在传统的朗读活动中,学生的记忆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进行传统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更多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对于古诗词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学生能够反复朗读,查阅资料,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义。再次,传统朗读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培养学生品格方面作用也很显著。学生在不断了解经典之后,对课本以外的经典绘本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不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而且可以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使学生自我意识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典朗读时间得不到保障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典诵读并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不够重视,往往一周的时间只占据课上十几分钟的时间,赶上学习任务较为紧张的阶段,诵读时间会被一再压缩,有时候甚至被其他课程代替,由此可见,学生经典诵读的时间并没有得到保障。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意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注重的往往是短期的效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要位置,只要成绩提升,可以减少诵读的时间。长此以往,朗读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因此经典朗读的时间保障需要引起重视。
(二)经典朗读效率不高
首先,前文说到经典诵读的时间得不到保障,时间被压缩,本来属于学生感受传统魅力的时间就更加珍贵,朗读效率不高,就根本起不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无法在朗读的过程中真正体会朗读的魅力,也无法掌握真正的知识,这样朗读只是流于形式罢了。另外,经典朗读没有具体要求,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进行安排,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些教师侧重古文的教授,有些则是现代文学,学生掌握的也参差不齐,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阅读效率低下。
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着重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相应改进,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将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开始接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或者枯燥的情绪,不利于后期朗读任务的开展,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的阅读方法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经典诵读与小游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为提高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之间评比,相互竞争促进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重点培养学生诵读记录的习惯
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诵读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记录,将自身的朗读感受以及所学内容都记录下来,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优秀的经典名句进行摘抄,不仅有利于快速记忆,而且促进学生日后对经典的传颂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诵读记录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有经典语句摘抄、有对内容的解读和感悟,还可以给文字加上简单的配图,记录诵读内容和过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让原本深奥的文字和现实生活结合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诵读记录的过程中,还能够加深理解,对于提升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对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非常有效果。
(三)善于营造书香氛围,感受经典魅力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从学校层面讲,可以利用学生到校和放学的时间,把诵读内容与铃声绑定,定期播放经典,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在班级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引导学生品鉴经典,启发多元智能发展
当经典诵读已成为习惯,学生得到的启发不仅仅是气质和思想,更是思维活性和阅历。当然,这也与教学评价有关。诵读经典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无坚不摧的信心。在晨读、午间诵读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对每部作品进行互动品鉴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增强阅读素养和评价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以诵读老子的《道德经》为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及日常行为产生的意义和影响难以估量。《道德经》一书,八十一章五千字,小学生开始诵读,每天一章,平均60个字左右。按照先快后慢的记忆规律,诵读新的章节,捎带复习已经读过的章节,每天早晚大约用10分钟,三个月的时间,一本书基本可以熟读成诵。《道德经》一书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不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毋庸置疑,推动经典诵读,学校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诵读活动的安排和落实都要责任到人。有的学校特别指定一位教师专门负责,效果就比较好。开学前就选定播放的视频、打印对应的文本,分别拷贝到学校所有教室的一体机内,随时供各班师生使用;其次制定诵读规则、奖励机制。开学后,每班推选两名领读员,每周定期开会,汇报交流诵读情况,每周一升旗时间颁发班级诵读流动红旗,期末评选优秀诵读班级、优秀诵读明星。并对教师们进行培训,给予了诵读建议和详细的指导。每个班内,可以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检查背诵效果,做好相应记录,以此监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诵读交流展示活动:一周一评比,一期一总结,期末为学生颁发不同级别的诵读奖章。保障每周一课,有专用的诵读时间,鼓励学生展示读过的经典,抒发读后的感想,评选最为“受用”的词句。诵读经典、陶冶情操。
(五)引导家长的重视,开展家庭经典诵读。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校要善于激发家长诵读的兴趣,举办专家讲座培训家长,或者请家长来学校讲课,家校携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对诵读经典的认识。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诵读活动,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家校交流,激发参与的热情,体验经典诵读带来的快乐。
以上系列校园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教学活动或者评鉴活动的开展也意味着以经典诵读为导向的经典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渗透,并在现代教学中实现了传承。对于现代小学生而言,温故而知新,学习经典文化是增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途径,更是启发多元智能发展的重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欲速不达,对于儿童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经典诵读的推进,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尊重个体差异,重在激发兴趣,重在引领,营造书香氛围。切莫一刀切,只是一味地简单背诵,加重学生的负担,扼杀求知的天性,结果适得其反。学校和家庭需要达成思想共识,微风徐来,才有款款书香。经典诵读是浸润心灵的过程,经受传统文化洗礼,陶冶美好品格。
四、結语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是一种有益于学生感受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同时有利于语文课堂的优化。小学生通过朗读经典,能够提高一定的文化素养,并能够很好地表达自身情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可见,经典诵读给小学生语文教学带来无限魅力。
(责编 侯 芳)
参考文献:
[1]马洪亮,杨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路径[J].汉字文化,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