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强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从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开展专题化学习,加强学生对各地理要素联系的认识;引入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全面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知识结构;专题化学习;辩证思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变化。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人们对高中教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系统、动态、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少发现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高中教学模块化的知识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也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关,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运用更加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各要素之间有着严密的体系,这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用系统的知识架构思考地理问题。但高中地理教学一般分模块进行,知识架构这样抽象的理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的教学尤其是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学科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系统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如在“西北地区”这一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用MindMaster等思维导图软件构建树状思维导图,在中心的位置填上“西北地区”,周围发散出各种子集,分別为各种地理要素,其中,左边为自然地理,右边为人文地理,左边可以延伸“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生物”等,右边可以延伸“人口”“农业”“工业”“城市”“文化”“旅游”等。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即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在地理要素下属的子集中一一填上西北地区的知识,如“气候”之下为“温带大陆为主,降水少”。这样,教师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地理综合思维与区域地理结合起来,能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地理知识架构的构建,培养学生系统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开展专题化学习,加强学生对各地理要素联系的认识。
高中地理学科是模块化设计的,即各个地理学要素分开教学,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就忘记旧模块的知识,难以把握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专题教学,通过有趣的微专题活动将不同的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关系的认识。
如教师可以以“河流的补给方式”为微专题开展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针对这一点进行“小切口、高纵深”的探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展现各种地理信息,如“地域”“降水”“地形”“潜水位”“河湖上下游水文变化曲线”等,让学生应用各种方法得出该处河流补给的形式。这样,通过微专题的构建,教师以“河流补给方式”为核心,成功地将“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让学生养成以联系的观念和非孤立的观念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三、引入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全面性。
地理综合思维要求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却单纯地将一个措施定义为解决方法,为学生树立“这种措施好”的观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只存在“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关系,不存在单纯的“好”与“坏”,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入辩证思维,对每一个地理现象、每一个措施都以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全面性。
如在“大气污染与防治”这一知识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小、污染严重的特点后,就可以以某一次重污染事件的污染过程、六项污染物指数分析此时污染的特点并让学生讨论和回答该地应该采取的方法。经过大气污染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学生轻易就可以得出当地当时采取的环保措施应为汽车限号、工地停工等,日常措施为整顿工厂、路面洒水抑尘等。以往的教学在这个环节停止,这就给学生潜意识中造成了“环保”只有优点的观念,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而利用辩证思维,教师就可以加入“环保的利与弊”这一新的讨论环节,让学生明白“环保措施”浪费水资源、一定程度上打击实体经济、不方便人们生活的弊端,进而让学生更加科学地认识环保,树立“环保很必要,措施应有度”的观念,以此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全面性。
综上所述,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的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用思维导图、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通过开展专题化学习加强学生对各个地理要素联系的认识。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邓海林.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91-192.
[2]陈学芹,孙慧兰,王忠.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以一组高考地理真题讲解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