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导向的幼儿师范体育课程实施研究文献综述

2019-09-10 07:04刘正邦普夏飞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刘正邦 普夏飞

摘 要:幼师从业者工作压力大,工作对象特殊。为了减少幼儿教师因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或对学生的伤害行为,结合体育对人心理素质的影响,提出设计相应体育课程,以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行干预来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的设想。本文对现有的国内文献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幼师专业体育课程中开展抗压教育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具体路径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幼师心理;体育教学;体育课程设计;心理抗压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044-01

1引言

近些年来,对幼儿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报道呈一种多发的状态,幼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教师如果不能承受压力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这种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有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降低幼师从业者的心理问题,提出在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校阶段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的想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心理抗压能力的概念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影响以及相应体育课程的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对目前国内的有抗压体育课程的研究进行阐述。

2心理抗压能力的相关概念

2.1心理抗压能力的定义

王慰(2011)认为心理抗压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挫折承受力或耐挫力,是指一个人在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朱运清(2013)认为,心理抗压能力是指个体在心理态度的影响下,进行情绪管理 、事件应对的综合能力。王娜(2015)认为,心理抗压能力是一个人在压力环境中积极适应环境,控制情绪和调节心理的能力。

2.2心理抗压能力的具体表现

袁凤梅(2012)指出,心理抗压能力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分别为社会责任感、意志力、人际关系和情绪调控能力。朱运清(2013)认为心理抗压能力主要由情绪管理、个人素养、应对方式、心理韧性、挑战性、心理态度这几个方面表现。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心理抗压能力的定义在逐渐清晰和完善。不再是之前所表述的单一的抗挫折能力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而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但是现在仍然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在心理抗压能力的具体表现上,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心理抗压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流的观点认为心理抗压能力大体上都包含有抗挫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但是现今仍缺乏一个统一的表述。

3体育课中抗压教育的研究

3.1课程设计

钱志权(2014)指出,学校体育课在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设计上应该更多地把身体对抗的内容进行加工转变为心理对抗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蔡义(2014)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认为体育课程的设计应把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例如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更多的项目,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在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中取消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课程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詹彩霞(2017)认为体育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商,在课程的设计和选择上提出了几点看法。其中包括制定适度的目标,创设相应的逆境,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要有机地结合,课程尽量选择团体对抗型项目进行教学,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

3.2具体实施方法和路径

唐夏林(2009)在学校体育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指出,体育课中应多加入团队性的活动或者比赛,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此外体育课应更多地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强化其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王涵(2013)提出篮球课中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从竞赛的角度出发,在技术训练中更多地加入心理暗示,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更多地采用比赛教学,并且在其中加入干扰,例如加大训练难度、场上刻意地针对某个队员或某个队在比赛中进行干扰,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稳定性。邹海晏(2018)针对中职教育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抗压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因材施教。例如对于身材矮小的同学不宜开展篮球,尽量选择足球、乒乓球和武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宜进行田径类项目,尽量选择排球、羽毛球等教学活动。此外在教学中要加入挫折教育,在项目中设置一些额外的难度或者进行对抗性的比赛,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

综上所述,我国针对体育课中抗压教育的研究从大的原则方面到小的教学方面都有涉及。在课程设计方面,有设计原则的研究、设计方法和内容的研究。大多数是在研究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但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针对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路径研究上,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有完整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单个项目对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提升。虽然有很多针对于某一个点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教学大纲来设计一整套相应体育课程的研究。

4结语

对以上通多学校体育教学来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中发现,我国的研究需要把心理抗压能力的概念有一个权威的和统一的定义。在针对课程设计方面要加大对具体的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把研究的理论成果更容易转换为实践应用。目前有很多的研究证明,体育课中加入心理抗压因素对学生的提升是有效的,体育课程中的技术和体能的训练本身就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作用,同时团队间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体育课中的比赛教学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挫折和失败教育。但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把抗压导向的体育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多地把现有的成果进行融合,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运清,曹巧君.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因子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

[2]高志才.篮球运动在中学逆商教育中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