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如何谋篇布局

2019-09-10 04:25:41吴玉婷
高考·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逻辑关系谋篇布局书面表达

摘 要:谋篇布局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2018届广州调研考书面表达题为例,针对考生出现的问题,通过选取并分析考生的样例,提出了“定要点,思逻辑,排主次,巧展开,换角度”等五个谋篇布局步骤,帮助考生解决写作谋篇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书面表达;谋篇布局;逻辑关系

书面表达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实际评卷过程常常发现考生在谋篇布局方面表现不理想,从而影响了整体得分的档次。本文将以2018届广州调研考题为例谈书面表达题型考生作答时常见的谋篇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谋篇布局五步法。

一、书面表达谋篇方面常见问题

常见的书面表达中谋篇问题有:篇章结构不完整,內容选择不当,详略不当,要点展开不合理,立意不高等。以2018届调研考为例,考题要求考生写一封邀请信,邀请英国朋友David来做关于“英国茶文化”的讲座, 写作内容有三点:(1)简要介绍茶文化节活动;(2) 说明讲座主题:英国下午茶;(3)询问可来做讲座的具体时间。

笔者参与了广州市六校联改,发现考生在谋篇布局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开篇段落无目的,如以I am Li Hua. Long time no see.做第一段;

2.内容选择不当,如就要点1,有的考生写了茶文化节活动的意义和宗旨;有的是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有的写人们喜欢喝茶的原因,完全没有提到茶文化节的活动内容;有的考生添加了与主题无关信息,例如如写我们会送你礼物;我将带你参观学校等

3.详略安排不当,如有的第一段写了4-5行却还没交代清楚写作目的;有的介绍活动写了过大半的篇幅,写讲座主题和询问具体时间篇幅较少;

4.要点展开不合理,如讲座主题仅一笔带过,未根据要点做适当展开;

5.立意不高,如许多考生写对方是英国人所以邀请其来做讲座。

二、谋篇布局五步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考生可通过改进谋篇环节,落实以下五个步骤,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1.认真审题,确定所有要点

纵观近年全国卷高考书面表达题,体裁均为书信,多数以文字提纲的形式给出写作要点。一般考生较容易关注题目列出的要点,但信的开头和结尾段有时并未作为要点列出,因此考生较容易忽略。以上问题1开篇无目的的情况,就是考生在日常写作当中忽略信件的开篇段及结尾段基本写作要点及范式所致。一般而言,开篇段落中需要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有时需自我介绍或问候对方;结尾则要求考生结合具体情境,书写符合书信交际功能的结束语。主体部分的段落常常需要围绕题目的文字要点展开。就2018届调研考书面表达而言,除了题目给出的三个要点,考生还应自己补充开头结尾段,又因写信对象为朋友,信的开头应增加问候语。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2016年全国1卷书面表达题没有给出文字提纲,要求考生根据情境确定所有写作要点,这意味着全国卷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考生在日常备考过程不仅要积累信件的开头结尾段落的写作范式,对于各类信件主体部分的基本写作要点也应了然于胸。

2.明晰主旨, 思考要点间逻辑

许多考生在写作中出现跑题的现象,往往都是在谋篇布局时缺乏这一环节所致。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旨,作者应该围绕主旨组织段落,造句遣词,从而实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对于书信体文章而言,这个主旨就是题目中设定的写作目的。 考生在构思文章的过程中,应该围绕主旨选择要点的写作内容,构建主体段落。具体而言,考生一定要思考如下问题:命题者为何要设置这些要点?这些要点与写作目的有何逻辑联系?要点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

以本次调研考为例,写作主旨是“邀请”,如果考生有思考要点与主旨关系的话,就不难明白,要点“简要介绍茶文化节活动”是要让收信人了解自己是在什么活动背景下受到“邀请”,那么就不会出现上文问题2中所提到的情况,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历史等与主旨不相关的内容。

如果有思考要点间联系的话,考生就容易想到“介绍茶文化活动”是为下面要点做铺垫的,应该要提到“讲座”是茶文化节中的活动之一,才能使上下文形成逻辑与形式上的连贯。试对比以下两名考生的要点1写作:

考生1:The Tea Culture Festival aims to open the students’ mind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During the festival, we plan to hold a tea exhibi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in China. What’s more, we will also provide a chance for students to sit down and have a cup of tea enjoying the comfortable sense that it brings to us.

考生2:During the Tea Culture Festival, we will have various amazing activities like tea tasting, tea exhibitions. Not only can we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tea through our own senses but also easily enrich own knowledge. What we enjoy most is the lecture part, in which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are invited to give talks on their unique tea culture so that we can broaden our horizons.

两段文章在介绍时,同样都提到了茶展,品茶等活动,考生1 的写作没有围绕邀请的目的展开,只是对文化节进行介绍,以品茶活动结束,不利于下文讲座要点的展开。而考生2简要提到其它活动,对“讲座”活动作了重点处理,为下文就“讲座”展开作了铺垫,使行文连贯自然。

三、结合情境,安排主次关系

针对类似上文问题3中详略不当的情况,笔者建议考生谋篇时应思考写作内容的主次。

首先,处理要点间主次关系。结合本作文题情境,要点3“具体时间”一般不需要过多展开,可略写,而要点1“介绍”和要点2“说明”一般需详写。另外,题目中要点1中有“简要”字眼,可判断命题人意图重点应在要点2。实际操作中,考生可灵活根据答题卡的行距及自己字体的大小进行篇幅的控制,可以通过大致地给每个要点按详略分配一定的行数或者句数。比如,若开篇段落占3行,那么要点1,2 可以占3~4行左右,要点3占2行,交际性结尾1~2行。以句数方式控制的方法类似。通过这种方式,考生可以使要点间的主次关系更好地呈现在评卷人面前。

其次,关注段内的主次关系。考生可从句际关系及内容的处理两方面来呈现段内主次关系。句际关系方面,考虑到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考生应尽量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展开段落,而且中心句应包含要点重要字眼。试对比:

要点1简要介绍茶文化节活动段首句

考生3:It is known to us tha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ea culture, so our school is going to hold a tea culture festival.

考生4:During the Tea Culture Festival, we will have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要点2 说明讲座主题:英国下午茶段首句

考生5:As we know, you are a tea lover and know a lot about tea.

考生6:Thus, I hope you can give us a lecture on British Afternoon Tea.

就要点1而言,相比考生3,考生4的段首句结合了要点的“活动”字眼。要点2写作中,相比考生5,考生6的段首句出现了要点中“讲座”字眼并用介词on 表达了讲座主题。考生4和考生6的段首句都能紧密围绕题目要点,清晰呈现段内结构主次的效果,同时方便评卷人高效地阅卷。

内容的处理方面也有主次,如上文考生2提到了茶文化节中有品茶,茶叶展,和讲座等活动,同时结合写作目的,对品茶和茶叶展简要提到,而对讲座则突出强调,表现了较好的谋篇能力。

四、紧扣主旨,巧妙展开段落

针对类似上文问题4中空洞无拓展以及问题5不必要添加的情况,笔者建议考生可以运用各种逻辑关系打开写作的思路。常用的段落展开方式有时间法,空间法,列举法,举例法,对比法,因果法等,有时一个要点可以用多种扩展方式展开。下面以要点2的扩展为例,展示如何运用各种逻辑关系扩展:

考生7: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ould give us a lecture on British Afternoon Tea. With this theme, you can tell us some basic manners and rules that one must follow. It would also be great if you can explain to us how its ritual evolve. (列举法--列举具体讲座内容 )

考生8:We would like to have you here to give a lecture on British Afternoon Tea. Knowing that you are a tea enthusiast and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ea culture, I am sure you are second to none. (因果法--谈因:邀请对方来做讲座的理由)

考生9:I am wondering whether you can come and deliver a lecture on British Afternoon Tea. I believe that your lecture will enable us to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British tea culture. ( 因果法--談果:我们将得到的收获) 笔者建议考生日常可多做类似的逻辑训练,拓宽思维,减少考场上言之无物的情况出现。

五、转换视角,精选内容及语言

考生如果能按照以上四步骤对文章进行构思,减少篇章整问题出现,较好完成写作任务。但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考生习惯性地以自身的角度出发,力求抒己之所思,往往忽略了评卷老师或题中的写作对象的读信的感受,作文也不易得高分。如果考生能够转换思维的角度,审视写作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表述,将极大地提高文章表达效果。仍以要点2为例,不少考生展开要点时都是选择写邀请对方做讲座的原因,试对比以下两名考生的理由:

考生10:Since you are native British and know a lot about the tea culture, I am sure you are qualified for the task.

考生11:Afternoon Tea is a great British tradition which enjoys widespread popularity all around the world.

考生10的理由是David是英国人而且懂茶,所以就有资格做讲座。从收信人David的角度看来,这个理由不仅牵强,而且把邀请活动说成任务,易让收信人不悦。而相比之下,考生11的理由是下午茶文化是英国重要传统,在国际上也广受欢迎, 既讲了理由,又赞美了对方的文化,对方会乐意接受此邀请。从评卷人及命题人角度考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在此国策背景和课标统领下,高考命题必将体现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2]。就上文例子而言,相较考生10 的扩展,考生11从文化角度切入,体现了其文化品格,同时站的角度更高,体现了其思维品质,更符合高考命题的要求。

语言方面,许多考生在围绕要点2展开时,运用you can, you are expected to, you are supposed to等结构来给对方的讲座提建议,如果考虑David读信的感受,换用we are eager to 谈我们的期待,会显得更加得体。试比较:

考生12:You can talk about anything related to it, such as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修改为:We are eager to know anything related to it, such as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总而言之,考生应该将换位思维这把利器融入写作的各个环节:在审题时,从命题人角度思考要点设置意图;在写作构思时,将自己设想为李华,思考在真实情境中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完成初步构思时,分别以收信人、评卷人、命题人的角度去审视文章内容和语言。通过巧妙运用换位思维,考生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从而提升得高分的几率。  以上五个步骤,笔者在教学中小结为“定要点,思逻辑,排主次,巧展开,换角度”。如果考生能夠将以上步骤逐一落实,能够避免许多谋篇布局方面的问题,形成一篇内容完整、逻辑严密、安排合理、扩展得当、可读性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 陶百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考与高考命题探讨[J].中国考试,2017,(4):25.

作者简介:吴玉婷 (1984.1),女,籍贯揭阳,现为华南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

猜你喜欢
逻辑关系谋篇布局书面表达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4:42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2017青岛谋篇布局
商周刊(2017年10期)2017-08-23 13:30:41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17:42:09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6:29:50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0:43:23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5:09
注意书写 常抓基础 多背文章 增强语感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作业的有效设置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