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积淀着我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传承传播传统文化是其“传道”之责,也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是笔者在管理学校过程中所思考所努力的一个方向。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实施原则及系列举措。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实施原则;举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积淀着我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①伴随着全球化时代,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大转变,传统文化遭遇了大冲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之大策,教育之大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传承传播传统文化是其“传道”之责,也可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办成学校特色与亮点,是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1、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在于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从来不会过时,若能让学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崇礼尚礼,修身养性,磨炼心志,有利他们塑造健康的身心、构建完善的人格,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2、传统文化进校园意義在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就没有精神风貌,就没有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传统文化进校园意义在于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近年来,不少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崇尚西方文化,“哈美”现象屡见不鲜。归其因是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缺少对本民族传统美德的信仰。年轻一代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找回民族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经典浸润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保证。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原则。
1、注重少而精原则。近年来,有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提倡下,传统文化进校园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各种各样的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式看似热热闹闹,但很多只是走过场,并未领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把传统文化引进校园,不能一味贪多求备,一定要精挑细选,去粗取精,指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
2、注重地方特色原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华夏大地每一块土地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要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二要传承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气质,避免千校一面的形式主义,办出校园文化特色。
3、注重渐进性原则。教育是一个周期渐进的过程。正如教育部通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②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与当代有一定的距离感,一蹴而就,难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思想领悟,让学生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得有一个过程。将传统文化纳入特色办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把目光放长远,注重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又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举措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及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学校历史文化引进校园,全校师生在这项文化建设工程中都是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笔者就我校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举措条列分享,抛砖引玉,请教方家。
首先,营造弥漫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学校设置了多个大型电子屏幕,精心设计布置校园橱窗、校园主干道小径旁的宣传栏,各幢楼外墙满是经典文化名言,教室、走廊等均有经典名家画像、名言警句,墙报、黑板报、专栏等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校史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承载着一个学校应当传承的优良传统。我校以校内省级保护文物——万寿观为基地,作为校史馆,参观校史馆是新生入学培训项目之一。办公楼的文化广场石柱镌刻着名校友简介,是校园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学校校友众多,成为各界精英、国之栋梁,有龚旗煌、陈宜瑜、陈森玉、刘思职四位院士,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多人,有科学家、将军、作家、企业家及党政重要领导人等知名校友2000多人。校史文化激发了每位师生爱校之情,激励着每位师生为校争光。
其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仙游县孔子文化学会每年在我校举办一次研究会,学校有部分孔子文化研究的骨干分子。莆仙戏《春草闯堂》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国优秀保留剧目”;《白兔记》一举囊获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五项大奖,并在2011年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获得最佳传统剧目奖。为了让全校师生欣赏古老剧种与方言活化石,我校特地举办鲤声进校园活动,学生在校园艺术节上演出了莆仙戏经典曲目《春草闯堂》。我校教师编导、学生舞蹈队的《情归木雕村》荣获“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作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仙游已是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仿古红木家具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我校也把红木展引进校园,让零距离感受古典家具红木文化的魅力。我校每年都在文化广场举办学生书画展,其中国画油画佳作层出不穷,我校学生工笔画作品入选了“全国首届少儿美术作品展”。中华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体育组开设武术选修课,让学生领悟传统的武德武道。同时,我校还邀请了有老校友来校作传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讲座,如北大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清华大学博导郑毓煌、“两弹一星”研制参与者陈栋标等。③
第三,利用节日文化开展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传统节日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在春节期间召开校友会、退休老教师座谈会,向“做寿”教师拜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向烈士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藉以纪念革命烈士,这是传统文化中敬先祖先烈敬天地的情感寄托。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学校会相应举办节日文化讲座与节日文化展。学校开展了班主任节、读书节活动,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的感恩报恩思想教育,同时设置了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经典诵读、汉字听写活动,汉字承载、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多渠道推进传统文化教育。(1)网络媒体能够便捷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我校积极创建校园传统文化网站,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传统文化以音频、视频的形式传播。(2)倡导在课堂中融入传播传统文化,如将地方文化遗产融入历史课,将传统戏曲融入音乐课,将传统国画融入美术课,将中国武术融入体育课。鼓励语文教师结合校本教材和传统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开设中。(3)在活动中安排传统文化教育。在晨读晚诵活动中安排经典诵读,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读经典、爱经典的习惯。在“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校举图书展,班设图书角。办讲座、开沙龙活,经典为主题讲座沙龙带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共读经典。(4)通过学校社团传播传统文化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我校设有文学社、书法社、诵读社、戏剧社、汉服社等,各社团都有一股中坚力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我校入选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之后,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集核心素养,把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一大亮色。当然,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还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专项课题,项目编号GZS180212)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01版)
[2]《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教基[2006]5号2006年4月25日
[3]有关仙游地方特色文化,參阅仙游乡土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黄桂福,1965年7月,男,汉族,莆田仙游,大学本科,中学高级,学校管理,邮编351200,福建仙游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