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校专业教学水平的差异,因此学校必须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决策。文中以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例,探讨建设过程中学校的目标定位,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校企合作建设的形式,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探索一条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道路。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教师团队;智能化
國家和部分省市十三五规划中,都重点指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加快培养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内容以对应国家发展战略。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技术人才,就成为学校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首要任务。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数控实训基地都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实验实训设备落后,尤其是数控设备还是“单兵作战”,没能紧跟智能制造的潮流,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等元素。其次实训基地师资专业技术水平仍围绕单一工种构建,缺少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实训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滞后于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潮流,需要调整实验实训内容,为此我们需要对实训基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实训基地应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支撑、学校为主体进行建设。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统筹规划,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密切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体现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国际化,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在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互联网+”。基地建成后应充分发挥其服务专业群建设,服务产学研,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力求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
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索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在建设工程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为突破,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实训设备、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推进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发“实习产品”,提高基地运行效率,提升基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校企合作共同规划基地,打造智能化实训车间
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坚持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原则。规范化,指的是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设置实验实训室及其实训设备,形成严格的管理及运行规章制度,并规范执行。集约化是指,学校充分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资源,将现有数控设备、普通机加工设备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信息化是指,将整合后的实训基地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联通,增加智能制造设备,引入智慧车间管理系统,开展智慧化教学,构建智能制造学习场所。国际化是指,实训设备和国际化接轨,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设备,如采购DMG MORI数控加工中心、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并开展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和国际接轨,如引入德国双元制理念,构造真实的生产是实训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开展现代学徒制研究等。
为此学校在在广泛调研无锡加工制造业智能制造现状的同时结合学校教学特点和资金实际情况,新建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一条,用以开设智能制造相关课程。完成君远数控实训车间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对数控机床的数据监控、采集、统计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化管理,库房数字化管理以及实训教学视频实时转播。通过该智能化改造项目,基地实现了车间设备的调度、管理、监控的数字化;实现教学项目的智能化发布;零件检测结果的智能化判断;同时教师、系主任和校长可通过不同平台查看各类数据,进行相关决策。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数控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能进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完全模拟真实机床的操作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操作数据,并进行自动评分,形成分析报告,有助于学生自主分析得失分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该平台还具有在线考核模块,可进行大规模统一在线考核,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2.构建以名师为核心的校、企一体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学的核心单元,要想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硬件优势,将其转化为培养优秀学生的盛势,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学团队。职业学校因其特有的职业性、产业性对专业老师的专业技术要求、操作技能要求高,老师的专业知识也必须紧跟行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迫使专业教师不能单兵作战、必须报团取暖。我校以省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联合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原一汽锡柴,一汽锡柴2016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高级专家黄成,无锡市教科院教研员等组成校、企一体的教师团队。团队背靠实训基地资源,承接企业实际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成员的技术技能优势和行业、企业资源,借助工作室平台,成员间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协同合作,取长补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技能的交融,引领教师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3.以基地为依托,创建技能教学研究中心
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除了有相应的硬件资源和师资队伍之外,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实训基地必须依托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以课题为纽带、充分挖掘基地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在广泛调研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领域的基础上,教师和行业企业共同研发专业课程标准,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或项目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建材,形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并在构建对应的网络慕课学习平台。同时,以实训基地转型、改造、升级的契机,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开展诸如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训练效率。
4.发挥优势、创建校企合作创新中心
基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基地教师、企业指导人员将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中,从企业引入真实的工学结合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让学生承担技术服务项目的某个管理环节,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熟悉度,业务操作流程的熟练度,从而熟悉创业的全流程。同时基地在启动资金、设备上为创业学生提供支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寻求创业机会,帮助和指导学生启动、孵化创业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5.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职业学校来说,必须要有职业特色,体现部分行业、企业文化。实训基地在制度建设中必须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渗透企业管理文化,在校、系二级管理体制下,设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人员配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健全。依托基地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事经理,生产经理为委员会成员,就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等新兴专业的发展,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开展定期研讨,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需要从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及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在实施工程中也必须充分借助行业、企业各种资源,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资金下创建适合行业、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