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 方瑜 黄亚浩
摘要: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现状;德育教育;工作方法;途径
一、农村小学生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特别是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照管,久而久之,隔代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隔代亲的教育造成了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从而致使孩子们的“畸形心理”日益呈现。
另外,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又加之久居在外,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极少,使得亲情疏远,而且这部分家长不懂也不会指导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得负责学生的一切,对孩子的学习、日常生活习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孩子们自由散漫、唯我独尊、不懂文明礼貌等不良习惯。还有大多数家长和部分农村老师认为:考上大学是孩子们走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因此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不是很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某些坏习惯的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理、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他人唆使,而產生偷摸、打架等行为。往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学。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来自外界环境里的不良习气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二、德育教育
针对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各农村小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塑学生美好心灵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小学生的心坎上呢? 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不只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而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力量。
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以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即使在最细微处也要彰显“为人师表”的风范。
其次.在加强教师德育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学校携手共同关注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心理支持,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因学习压力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反应,远离学习倦怠现象的困扰。
孩子的父母、家庭成员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表率。真实的德育应该是“静悄悄”的,它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体现在这样一种不声不响的言行之中。因此学校可以专门成立家长委员会,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使家长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再次,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帮助小同学拎水,帮助同学学习,拾金不昧,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都要记在本子上。
巴尔博士曾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行习惯的收获;就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学校每月都对各班的记录进行评比,在校会上进行表扬。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的最好体现。
三、工作方法、途径
针对农村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德育教育列入学校日常管理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方案等。对于一些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孩子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举行各种活动。举办歌咏比赛,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教育;利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好地发扬尊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等。
教育工作者应给予那些留守学生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 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孩子们,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这些孩子们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人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最后,教育工作者在平时要对学生早抓、早管、早引导,把德育工作融入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且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社会化。
总之,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关注每一位农村孩子的发展。让道德看守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让祖国的花朵和幼苗更多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德教无定法“,能够德教成才,给予学生美好心灵世界的就是持续可行的方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凤凰镇恬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