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人员对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 07:22齐玉梅王生锋李念莲张群梁毅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因素

齐玉梅 王生锋 李念莲 张群 梁毅

摘要:目的:探讨荆门市长期失能人员对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于2018年10~11月对荆门市150名失能人员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的因素有年龄、地区、婚姻、月收入、护理服务方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前后医疗费用个人支出。结论: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后失能人员医疗费用个人支出下降。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长期失能;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19)05-0074-05

0 引言

失能是因身心功能或认知能力受限,导致缺乏在正常范围内或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协助的状态[1]。长期失能人员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他人照顾,存在很多护理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脑血管病人的增加,长期失能的病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多。2016年,在人社部统一部署下,荆门市作为全国15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由于身体残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全失能,2015年底全市有8 800人;2018年8月底,有1 677名全失能人员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3]。因此,本文以长期全失能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0~11月对荆门市150名长期失能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长期失能人员对护理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期护理保險及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发展提供建议。

1 一般资料

1.1 调查对象

从荆门市正在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1 677名全失能人员的档案号中,运用随机函数法选取150人作对调查对象。150名长期失能人员性别:女75名(50.0%),男75名(50.0%)。年龄: 50岁8名(5.3%),51~60岁7名(4.7%),61~70岁37名(24.7%),71~80岁50名(33.3%), 81岁48名(32.0%)。地区:城市107名(71.3%),农村31名(20.7%),城乡结合12名(8.0%)。护理服务方式:居家护理50名(33.3%),养老机构护理100名(66.7%),医院护理0名(0.0%)。婚姻状况:未婚3名(2.0%),已婚99名(66.0%),离婚5名(3.3%),丧偶43名(28.7%)。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73名(48.7%),初中34名(22.7%),高中或中专27名(18.0%),专科以上16名(10.6%)。月收入: 2 000元62名(41.3%),2 000~2 999元54名(36.0%),3 000~4 999元29名(19.3%), 5 000元5名(3.3%)。

1.2 纳入标准

全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荆门市户口,长期居住在调查地点。

1.3 排除标准

意识不清楚;理解、沟通障碍且无法获取信息者;拒绝参与者。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在参考文献[2,4-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计经老年护理专家审查修改,内容效度为0.90,小样本预调研之后的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9,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长期失能人员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地区、护理服务方式、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月收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等;另一部分为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分为4个维度:生活护理(9个条目)、医疗护理(19个条目)、康复护理(7个条目)心理慰藉(3个条目),共38个条目。

采用Likert5级评分,l = 非常不需要,2 = 不需要,3 = 无所谓,4 = 需要,5 = 非常需要,每个条目分别赋1~5分,总分最低为38,最高为19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需求越高。对我校2015级和2017级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护理学本科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于2018年10~11月深入养老机构和社区家庭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调查与指导,问卷当场收回,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员现场询问答卷并予以记录。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2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输入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进行双人录入、系统清理数据并逻辑检错,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失能人员一般资料及护理需求进行统计描述,对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前后的失能人员年医疗费用进行卡方检验,对长期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长期失能人员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后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比较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年医疗费用: 10 000元22名(14.7%),10 000~29 999元47名(31.3%),30 000~49 999元54名(36.0%),50 000~69 999元20名(13.3%), 70 000元7名(4.7%),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年医疗费用 10 000元63名(42.0%),10 000~29 999元56名(37.3%),30 000~49 999元19名(12.7%),50 000~69 999元9名(6.0%) 70 000元3名(2.0%), 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后失能人员医疗费用降低(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3.2 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评分

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总分为190分,本次最低得分为80分,最高得分为186分,平均(118.89 ± 18.07),均分占总分的58.9%,具体如表2所示。

3.3 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3.3.1 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以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各维度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地区、婚姻状况、年收入、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前后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没有差异的因素未列出,具体如表3所示。

3.3.2 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以一般资料各项目为自变量(失能人员照护需求的自变量赋值情况:年龄1: 50岁,2 :51~60岁,3:61~70岁,4:71~80岁,5: 81岁;地区:1:城市,2:农村,3:城乡结合;护理服务方式:1:居家护理,2:养老机构护理,3:医院护理;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月收入:1: 2 000元,2:2 000~2 999元,3:3 000~4 999,4:  5 000元;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后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1: 10 000元,2:10 000~29 999元,3:30 000~49 999元,4:50 000~69 999元,5: 70 000元),长期失能人员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及总分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生活护理 = 33.611-2.437 × 地区,对方程的检验F = 8.410,P = 0.004,有统计学意义;医疗护理 = 47.258 + 2.026 ×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年医疗费用,对方程的检验F = 9.728,P = 0.002,有统计学意义;康复护理 = 18.387 - 3.024 × 婚姻 + 1.125 ×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 + 0.695 × 年龄,对方程的检验F = 6.802,P = 0.000,有统计学意义;心理慰藉 = 4.221 + 0.495 ×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医疗费用个人支出 + 0.426 × 护理服务方式 + 0.289 × 年龄,对方程的检验F = 7.838,P = 0.000,有统计学意义;护理需求总分 = 82.193 + 4.275 × 月收入 + 3.404 × 年龄 + 3.332 ×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年医疗费用个人支出,对方程的检验F = 6.626,P = 0.000,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见如表4所示。

4 讨论

4.1 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人员的护理需要情况

荆门人口约300万,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约52.8万,占全市总人口17.9%,由于身体残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全失能人员2015年统计8 800人,占1.67%,这与曹杨[6]的研究结果2%以及苏群[7]的研究结果1.74%是接近的。试点2年来,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取得了较好成绩,失能人员年个人支出费用 10 000元比例由14.7%上升到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了失能人员的医疗费用,减轻了失能人员及家庭的负担。但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仍较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需求总分为80~186(118.89 ± 18.07),均分占满分的58.9%,与吴芳琴[4]、袁泉[8]等人的调查数据一致,略低于曹杨[6]的重度失能的需求69%。生活护理需求比例最高67.3%,依次是康复护、心理慰藉和医疗护理。可能与我国的养老照护服务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失能病人仍以生活需求为主有关[9],由此可证明当前的照护需求处于较低水平。完全失能病人已有人照顾,护理需求仍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照顾者的护理技术水平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与试点城市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管理方式有关:全日居家护理报销比例最高支付80%,亲属选择护理亲人,一边在外上班一边进行家庭护理,有的亲属安排没有经过培训的人护理,涉嫌骗保,没有专心对失能人员进行护理。

4.2 参与长期失能保险的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表3和表4显示年龄、地区、婚姻状况、月收入、护理服务方式以及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后年医疗费用的支出是影响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随着的年龄增长,失能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下降,照护需求相应增加[4]。本次研究中单因素年龄没有纳入,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越大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及总需求越高,与吴芳琴[4]的研究不太一致,可能与选取的研究样本不同有关:本次研究样本是重度失能人员,而不是老年人群。

城乡地区差异对失能人员在生活护理方面差异有明显影响,与曹杨[6]研究结果一致,农村的失能人员对生活护理要求比城市失能人员生活护理方面需要低,更容易满足。

婚姻状况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均与康复护理有关,丧偶的失能人员需求明显低于其他已婚人员,与曹杨[6]的研究不一致,与许加明[10]调查结果一致,可能丧偶的失能人员与对生活失去信心有关。

护理服务方式在心理慰藉方面在多因素回归中体现出来显著差异,养老机构失能人员比居家失能人员需求要高,这说明在心理慰藉方面,养老机构还需要做出更多的措施来满足失能人员的心理需求。

失能人员月收入在单因素分析中与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及总需求中成正比,收入越高的失能人员,得分越高,与袁泉[8]的分析相同,说明月收入较高的人,对于照护负担的承受力较高,需要更专业的标准化的照护服务。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前后年医疗费用的个人支付在单因素分析中与生活护理无关外,但支付金额越高,对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及心理慰藉的需求也越高;在多因素分析中,特别是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后年医疗费用报销,自己负担比例减少后,对康复护理的需求尤为突出。这与李强等[11]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康复护理类服务是老年人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是相同的。也说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以来,失能人员的需求向高层次发展。

以上分析提示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以来,失能人员在医疗费用个人支出上减少了,满足了失能人员的基本需求。同时,在提供护理需求内容上须以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为导向,提高失能人员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丁一.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构建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6-11-12](2019-7-26).http://rsj.jingmen.gov.cn/zfxxgk/xxgkml/zcwjjjd/shbx/201807/t20180726_242018.shtml.

[3]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陕西组团取经我市长护保险试点工作[EB/OL].[2018-9-17](2019-8-26).http://rsj.jingmen.gov.cn/zfxxgk/xxgkml/gzdt/201809/t20180917_245360.shtml.

[4]吴芳琴,范环,肖树芹,等.北京市社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841-844.

[5]徐萍,刘燕玲,徐娜,等.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1 519-1 521.

[6]曹杨,Vincent M.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未满足程度及其差异[J].兰州学刊,2017(11):144-154.

[7]蘇群,彭斌霞.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与供给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4(5):17-23.

[8]袁泉,罗雪燕,姚文兵.失能老年人机构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6 214-6 216.

[9]苏群,彭斌霞,陈杰,等.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人口与经济,2015(4):69-76.

[10]许加明.城市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2012,32(2):355-357.

[11]李强,岳书铭,毕红霞.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问卷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5(5):30-41.

[责任编辑:许立群]

猜你喜欢
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因素
我国企业新型养老保险的探索分析
博弈论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分析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探索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