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帮义 张雨晨 孙道德
摘要: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数据为样本,探讨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有正向促进作用,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管理层能力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民营企业相比,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能力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19)05-0063-07
0 引言
2015年中央工作会议,将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活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问题、劳动者权益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频出,暴露出企业不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而且内部控制上也存在重大缺陷。如何有效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许多学者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主要立足于公司内部特征、宏观制度环境等角度,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能有效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1]。对于管理层能力这一重要因素,只有少量研究文献。现代公司制度中,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管理层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主体,管理层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效果,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起到决定性作用[2]。管理层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定者,管理层能力影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那么,管理层能力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
本研究以需求层次理论、信号传导理论等为基础,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数据为样本,分析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以及管理层能力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对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理有一定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邓曦东等[3]指出,管理层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层薪酬能正向调节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李虹[4]等的研究表明,管理层能力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同时还检验企业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倡导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中的优势。
1.2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互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Ackers[5]指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叶陈毅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促进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李易坤等[7]研究认为,企业提高社会责任的承担程度,有助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互动关系,相辅相成:李伟等[8]实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有效的互动机制,提出把社会责任指标加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要“全员参与”和“全面覆盖”。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管理层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的文献较少,可能原因是学对管理层能力的衡量没有一致的标准。对于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的研究,由于二者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结论也不统一。此外,很少有学者将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放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层能力是管理层综合能力的反映,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及其资源配置。有能力的管理者能有效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声誉机制角度看,管理层能力越强,其需求层次也越高,对在职消费这类低层次需求的要求也越低[9]。管理层能力越强,就更重视自己的声誉[10],有能力的管理层凭借良好的声誉,更容易获得理想的薪酬待遇。管理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1],也为管理层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上赢得良好声誉,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支付额外成本,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若对社会责任投入过大,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有能力的管理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識和管理经验,能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得企业有充足资金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有能力的管理层具有战略眼光,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外部市场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相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有丰厚回报。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H1):管理层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有正向促进作用。
2.2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或者漠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时,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影响其长远发展。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维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减少内部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维护了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企业狭义上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内部控制是企业内在的控制机制,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操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12],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优化实施环境以及提供制度保障,降低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带来的损失。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H2):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有正向促进作用。
2.3 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层的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管理层能力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深入的了解,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13]。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的实施,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规范生产经营流程,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
另一方面,根据信息传递理论,优秀管理层会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向外界展现企业良好的经营状态,释放积极的信号。在内部控制的引导下,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保障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表明企业不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身的发展[14],进而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说明管理层能力强化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此,提出研究假设3:
假设3(H3):管理层能力能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为保证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ST、*ST上市公司以及金融保险类公司;(2)剔除数据缺失严重以及极其异常的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自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对所有变量进行1%缩尾处理。
3.2 变量界定与度量
3.2.1 管理层能力(MA)
首先,衡量管理层能力。管理层能力是衡量管理层有效利用公司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本文借鉴Demerjian等[15]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Tobit回归相结合来衡量管理层能力。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企业的生产效率(θ),营业收入(Sales)作为产出变量。投入变量包括固定资产净额(PPE)、商誉净额(GW)、营业成本(CG)、无形资产净额(IA)、研发支出(R&D)、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SG&A),构建模型(1)计算生产效率(θ)。
其次,估算管理层能力。为了区分管理层和公司层面因数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选取以下可能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企业层面的因素:企业规模(SIZE),市场份额(Marketshare),自由现金流量(FCF),上市年数(Age),是否在海外经营(FCI)。构建Tobit回归模型(2),回归得到的残差ε就是管理层能力(MA)。
3.2.2 内部控制(IC)
借鉴王海兵等[1]的方法,采用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術有限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IC)作为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替代指标。该指数越大,表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3.2.3 企业社会责任(CSR)
国外学者通常用声誉指数法、KLD指数法、TRI法和公司慈善法等衡量企业社会责任,而国内通常用替代指标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本文借鉴陈丽蓉等[16]的研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替代变量,其值越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越好。
3.2.4 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研究,选择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数,包括企业规模、企业风险、企业成长性、股权集中度,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3.3 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假设构建如下模型:
模型(3)用于验证H1,即管理层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模型(4)用来检验H2,即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模型(5)用来检验H3,即管理层能力强化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关系。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变量描述性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样本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均值为1.134,最小值为- 6.079,最大值为24.429,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差异较大,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特殊的国情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起步较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不高;管理层能力的均值为0.501,标准差为0.188,说明样本公司的管理层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均值为616.939,最小值为6.390,最大值为985.6,说明各上市公司间的内部控制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控制变量中,企业风险、企业成长性、股权集中度水平也都存在较大差异。
4.2 相关性分析
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发现,本文选取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系数为0.141,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管理层能力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系数为0.296且在5%水平显著,证实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4.3 回归分析
对模型(3)~(5)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4.3.1 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检验
根据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数为0.502,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就越好,验证了H1。同时,可以看出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对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公司规模越大,成长性越好时,受到政府监督和社会关注也越多,企业在外界压力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风险、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面临较高风险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谨慎,减少社会责任的承担;股权集中度高,大股东的权利缺乏制衡时,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4.3.2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检验
模型(4)回归结果显示,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数为0.016,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内部控制状况越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就越好,验证了H2。
4.3.3 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检验
模型(5)是在模型(4)中加入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的交乘项,为了消除交乘项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先对管理层能力和内部控制进行标准化处理。从模型(5)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交乘项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数为0.183,且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模型(4)相比,管理层能力系数显著变小(0.284 < 0.369),而内部控制系数略有上升,因此,管理层能力能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H3。
4.4 进一步研究
对不同产权下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都能有效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国有企业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的交叉项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数为0.227,且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民营企业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国有企业中管理层能力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5 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数据(RKS)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对假设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面的验证结果基本一致。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数据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正向促进作用,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越高,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管理层能力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民营企业相比,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能力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从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潜在动因时,不仅要重视管理层能力,还要考虑内部控制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经理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注重提高管理层的能力,优化管理层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加大管理层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力度;从管理层绩效和能力测评结果中,找出管理层的不足,提高管理层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其次,建立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发挥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全体员工的认同感,形成优良的企业社會责任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最后,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拓宽公众监督渠道,约束管理层的选择行为;同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处罚力度,并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奖励,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海兵,刘莎,韩彬.内部控制、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5(6):1-9.
[2]Aghion P,Harris C,Hawitt P.Competition Imitation and Growth with Step-by-step Innovation[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1,68(2):467-469.
[3]邓曦东,唐宁,邓沛,等.管理层能力、管理层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J].财会通讯,2019(18):29-36.
[4]李虹,王娟.管理层能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10):138-146.
[5]Ackers B.An Exploration of Internal Audit’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ole-insights from South Africa[J].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2016,12(4):719-739.
[6]叶陈毅,李聪,李佳萱,等.内部控制、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会计之友,2019(7):36-42.
[7]李易坤,俞潇敏,程心悦.从内部环境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哈药事件为例[J].会计之友,2012(5):31-32.
[8]李伟,滕云.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8):105-109.
[9]张铁铸,沙曼.管理层能力、权力与在职消费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5):63-72.
[10]Graham J R,Hanlon M,Shevlin T.Incentives for Tax Planning and Avoidance:Evidence from the Filed[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4,89(3):991-1 023.
[11]尹开国,刘小芹,陈华东.基于内生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6):98-108.
[12]田超,干胜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49):36-39.
[13]许宁宁.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7(2):80-88.
[14]刘芳芳.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分析[J].财会通讯,2012(4):62-63.
[15]Demerjian P,Lev B,Mcvay S.Quantifying Managerial Ability:A New Measure and Validation Tests[J].Managerial Science,2012,58(7):1 229-1 248.
[16]陈丽蓉,韩彬,杨兴龙.企业社会责任与高管变更交互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5(8):57-65.
[责任编辑:许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