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统编本三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9-10 07:22叶洪林周德群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词串词语想象

叶洪林 周德群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片、词串等提示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大意。

2.学习用生活经验、上下文联系等阅读策略,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等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图像化的阅读策略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大意

(一)教师引导学习《溪边》

1.出示“垂柳”图片,请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表达:A.柳树   B.垂柳

2.总结过渡:看到图片时,不仅要能想到恰当的词语,而且还要善于把看到的图片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行猜测。出示“燕子尾巴”图片,请学生猜测是哪一种鸟。

3.总结过渡:看到图画可以想到词语,那反过来,也可以看到词语想象画面。比如——出示词语“山溪”,请学生说说读到这个词语,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总结过渡:如果出现许多词语,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在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画面,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大意。出示词串:

垂柳   山溪    人影   钓竿

红蜻蜓   鱼儿    笑声

5.请学生边朗读词串边展开想象后,填写教师出示的表1的《溪边》一列。

6.交流:“春天”“小孩”“ 钓鱼”等词语是根据哪些词语给出的信息来填写的?引导学生尝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联系阅读策略,并由此把握诗歌大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者容易止于“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且把它当作重点,忽视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当在一个单元中两类语文要素同时出现该怎么办?一是纵向梳理。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一次出现在三下第一单元,在本课属于复现,而语文要素“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首次出现;二是横向梳理,“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贯穿在这个单元的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处。这样纵横梳理后得出结论:想象画面是理解难懂句子的基础和手段。教学活动也是基于这一认识循序渐进展开:第一步是由图画到词语;第二步是由单个词语到图画;第三步是由多个词语到画面;第四步是由画面联系到初步把握诗歌大意。)

(二)学生合作学习《江上》

1.师出示词串:

小手    浪花    笑哈哈

“水葫芦”    银牙

2.同桌合作学习要求:(1)先自由朗读;(2)再结合插图、生活经验等想象说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最后借助想象的画面填写表1的《江上》一列。

3.开展全班交流。指导要点:(1)填写的词语是什么;(2)填写的理由是什么。

(三)学生自主学习《林中》

1.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学习单,内容包括:

(1)词串:

松树    松针     雨珠

小蘑菇          一顶斗笠

欢叫             一个个斗笠

(2)根据《林中》填写表1的《林中》一列。

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3.组织全班交流。

(四)在联系中统整

1.课件出示完成的表1。

2.先引导学生竖着看表格,每首诗歌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信息;再引导横着看表格中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相同、事情不同。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信息是怎样得到的,学习把信息联系起来进行统整得出结论的方法。比如时间这一隐含信息,需要将景物、事情等因素联系后统整起来,才能推测出这一隐含信息具体所指;同样,小孩子这个人物也是一个隐含的信息,需要与人物的身体部位,以及比喻手法等明显信息建立联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4.相机进行板书:建立联系知大意。

(评析:在单元教学中,语文要素的教学要一以贯之,“1+X”模式是一以贯之的首选,这也是群文阅读视野下教学的典型特征。此处的“1”一方面指的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策略,它统领和指引着《溪边》《江上》和《林中》等文本的教学活动。“X”指的是《溪边》《江上》和《林中》等文本的活动。另一方面,“1”亦可是《溪边》,“X”指的是《江上》和《林中》等。从这个意义来看,“1”是教学的内核和线索,“X”是文本与活动。文本的特质对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比如有的文本中的句子不易理解是由于文学化的表达或生活經验缺乏所致,那么就得设计相应的活动来理解文学化的表达,或者补足生活经验进入诗歌的情境等。本环节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思维策略的指向与特征。)

二、学习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策略理解难懂的诗句

(一)教师引导学习《溪边》

1.出示《溪边》,引导学生质疑:诗歌中哪个句子的意思不理解?能说具体一些吗?

2.重点指导理解这个句子: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1)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为“把字句”“被字句”。这样一改,句子的意思懂了吗?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2)怎样弄懂这个词语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回顾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方法。(3)理解不懂的句子可以像理解难懂的词语那样用联系的方法。教师示范“为什么溪水会把人影染绿了?”的理解过程与方法。一是在课件中用圆圈标记“垂柳”“平静”等词语,用连线表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如下图。二是教师用大声说出的方式来展示用联系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思维过程。

3.相机板书:联系上文。

4.教师引导学生再问一问,这句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比如,人影指的是谁的影子?这个人的心情怎样?

5.教师提示学生尝试联系下文来回答问题。如下图。

6.相机板书:联系下文。

7.总结联系上下文的步骤与方法:(1)问问题,比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等等。(2)联系这一句的上(下)句或者上(下)几句来思考提出的问题。

(评析:“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承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而来。因此,教师搭建的第一个支架是引导学生回顾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方法;第二个支架是教师的示范。)

(二)同桌合作学习《江上》

1.教师出示同桌合作学习单:(1)找出不理解的诗句,自主质疑;(2)同桌交流答案以及思考的过程与方法 ;(3)准备汇报:一是弄懂的过程与方法,二是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重点指导理解的句子:“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3.指导联系的具体方法或者途径有联系本句、下文、插图、生活经验等。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课件中演示用线、圈等来连接相关信息。

(三)学生自主学习《林中》

1.出示学习单:(1)你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用横线勾画出来。(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用连线、圈画等方式表现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2.引导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3.板书:上下联系解句意。

三、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想象画面的方法了解了诗歌大意,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诗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用这些方法去理解句子,体会阅读的快乐,感受有趣的童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涪陵城区第六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词串词语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找词语
小学语文词串教学之浅见
小学语文词串教学之浅见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词串识字”应当有相对刚性的评价指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串的设计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