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代替对抗,理性应对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诉求

2019-09-10 21:26汪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身心发展师生关系

汪胜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观察和分析受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关注其变化和发展,并从中总结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受教育者朝着正当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中生;合作机制;身心发展

引言:

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而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在人的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适当而正确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也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深刻而严格的要求。“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引导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服务于教学的教育管理,都必须遵从学生第一的原则,去接近和关注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精神状态的发展变化,让他们拥有更积极向上的自信,学会自觉自主地去塑造优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合理有效的对话机制,并且双方要不断的努力,使建立起来的对话机制发展进步并趋于完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始终要考虑要怎样和学生对话,怎样的对话方式才能为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观察和分析学生自觉发生的語调言论和行为举止,从而思考该怎样去和自己的学生对话才能获悉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走近学生。

出于自觉的尊重和开导的必要,向他们提出讨论性的意见和建议,而这,对于站在既定价值观高度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为难的举措。然而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合理有效地及时解决,才是保证持续地教育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话机制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并且必须具有前瞻性、警示性、监督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而执行的有效性又不得不建立在强制性的基础上,否则其时效性则难以得到具体而真实地体现。

对话机制的形成,在问题处理上带有强制性,因此在先于道德且优于道德的基础上,赋予了高中的青少年责任或义务,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而这对心智尚处于探索期和趋于成熟区的高中青少年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因此这样可以让他们在纪律性机制的钳制中得到磨练,并逐渐理性地理解环境和社会,从而逐渐地实现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从自律的角度出发,高中学生可以在认知和判断的基础上,实现受监督条件下的道德转化,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让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方式也会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外不断向学生传递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在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时而赢得尊重,让他们确立起对于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的信心。对话机制中妥协性的到来,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时效得以体现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对于寻求妥协得以最大化的诉求,也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较量以求提升的成长过程。学习中的较量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较量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较量。“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而对话机制中的较量使教师更多地担当了一个观察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则会更加自主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在探学和求学的欲望的刺激下去塑造学习力和发展力,并在延续学习力和发展力上下工夫,最终获得争取权利的底气和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心中充满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相互较劲不服输,慢慢地就会变成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向上向前的意识和理念,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有着积极的贡献作用。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公平竞争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应该是鼓励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学困生、后进生向前迈进,激励中优生向更高层次提升。课堂教学中,给予少发言和不擅长发言的学生更多的关注,靠近他们,提出合理适宜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表达,让他们突破自身局限去大胆展现才识;检验学业成长的学业测试之后,教师就更应该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口头表扬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让他们在自信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努力的方向,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向前发展和完善!

结束语:

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智商和情商很难成正比,待人接物不成规,处置事理人情很难做到通情达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因此公正公平地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心去体会他们身陷的情理纠葛,去倾听他们的成长心声,去关注他们生命发展的伸展过程,学会在困惑和迷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反省了自己,总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和处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既有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跟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合作机制,争取共创辉煌业绩!

参考文献:

[1]张翠,郭文凤.高中生心理诉求特点及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9):61-62.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身心发展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