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 07:22张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2期
关键词:学情效应笔者

张梅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是生物教师构建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要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悟,在指导下可独立,在带动下能主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学情。“学情”是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年龄等心理特征,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学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比如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避免知识的重复新授。初中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更感兴趣,而对一些重复的知识则充满厌倦。如果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以前学会了什么知识,就会在课堂上事倍功半。笔者在给学生讲“人的生殖系统”的时候,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个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羞于启齿的话题。于是为了完成对重点内容的突出,精心设计了课堂: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重新安排了座位,让男女生分开来坐;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各个器官的结构,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甚至设置了舒缓的背景音乐。但在煞费苦心经营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对此“杰作”根本没有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才知道原来所准备的知识,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已经学过了。而且因为感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记得很牢固,根本不用再学。笔者所准备的其实是重复的知识。而学生所缺乏的只是一个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提升过程。所以这堂课是失败的,更是无效的。这一切都源于根本不了解所谓的真实学情。

二、要对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年龄和时代的差异、地区和城乡的差异、不同班级的差异等,这些真实具体的学情都会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在一次课堂中,题目是“真菌”,其中有关于酵母菌的内容,为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做馒头用的“老面”,于是围绕“老面”设计了分组讨论:为什么做馒头要用老面?用老面和面时用凉水好不好?加了老面的面团应该放在什么地方?……面對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热烈讨论场面,有的组干脆面面相觑。“老师,老面是什么呀?什么样子?”突然一位学生的问题使笔者猛然醒悟: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馒头,他们对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老面”一无所知,连忙把问题中的“老面”改成干酵母粉才算救了场。

三、尝试在教学中利用好心理效应

要了解学生就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理,也许教师不能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但对一些共性的心理效应则要很好地研究并运用。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心理效应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比如7+2法则,请你读一遍随机的一行数字,比如71456852625455,然后合上书,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回忆出7个数字或字母,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熟悉的字词可以当成一个个的组块。在课堂上如果能深谙其道,先摸清学生的先前知识,然后保证每节课给学生的问题不超过7个,学生就会学得容易,学得有意义。所以教师可以把一节课很多的问题整理后成团抛出,但最多不能超过9个。比如在复习“人的消化和循环系统”的时候,两章内容非常多,笔者就精心重组了所有内容,以7个问题引领了整节课的复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就能充分激活学生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所以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让课堂增效所必不可少的。

四、注意特定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差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刚刚踏入初中的时候就学习生物,自然有很多的困难,比如理化知识的空白使得很多内容的学习出现误区。最典型的就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内容一直是初中生物的难点,笔者教授时就注意避开了抽象的物理专业术语,像压强与压力的关系。一开始先让学生体验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的区别(主要体验参与呼吸的肌肉),呼吸时肋骨位置的移动;然后用数学知识“半圆的长度大于直径的长度”来推测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最后用生活经验:把同样多的气体分别充入到一大一小两个气球中,让学生感受容积的大小与肺内压的关系。这一系列的体验和生活知识的迁移巧妙地避开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轻松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课堂低效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风格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忽视了这种,也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是本节课的难点。针对不同班级的学习风格差异,笔者准备了几种学习方法,其中一个班男孩子比较多,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很好表现自己,所以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背景,让他们自己编排了一个简单的情景剧,孩子们诙谐幽默的表演让所有的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内涵;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内敛一些,平时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比较好,就设计了同样在草原生态系统下的一组讨论题(以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长为主线),让他们在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还有一个班的学生数学特别好,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干脆引入了“十分之一定律”的内容,根据这个定律设计一连串的数字游戏,让他们在兴趣中收获生物学知识。

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前提前知晓真正的学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和突破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无的放矢。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际上是以教师辛勤的前期劳动为基础的。把握真实的学情是具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只有把握了真实的学情,才能构建出真正高效的生物课堂。

猜你喜欢
学情效应笔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画与理
老师,别走……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