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在教学时,更应当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导入不仅是教师的授课需求,更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课堂效率。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导入;策略教学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质”的概念,并对课程进行了修订。而实际教育的关系中好的课程开端是后期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深刻地影响后面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它得到教育和学习。
1、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的意义
2.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愿意去学,才能认真去学,但这话说来容易,真正的执行可能却很难。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早已对一些学科产生了厌烦心理,尤其历史是一门纯理论性学科,需要大量复杂的记忆,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困难的。课堂导入策略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前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去,这种方法势必要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找出历史课堂的趣味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课堂效率自然也会不断提高。
2.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主观能动性
学好一门科目自然要有相对应的思维能力,拿学习数学的思维去学习历史自然是行不通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一项很长久的事情,但历史思维能力能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们迅速的进入历史学习的氛围中去,当思维先一步进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时,那么自然而然也就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学习中去了。课堂导入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逐渐地习惯每节课上课时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转化自己的思维,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样就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动性。
2.3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趣味性
当人们处于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中时,会下意识地放松身心,学起来也会更加简单容易。环境造就人才,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而课堂导入教学就是起到一个营造良好气氛的作用。老师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课堂导入所需要的内容,在上课使用学生感兴趣的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的带动课堂氛围,经学习气氛营造成为一个热烈的、积极的、主动的赛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
2、高中历史教学中課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2.1温习导入策略应用
知识的学习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的,德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艾宾诺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人在记忆一件事情时,如超过六天都还记得那就能一直都记得。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和毅力每天去复习以前的知识,因此老师在上课前要带领学生去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且历史是一个时间上的学科,前后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复习以前的旧知识时,可利用其做课堂引导,用学生们熟悉的知识会让学生有一种连续的感觉。或者老师也可以归纳总结一些知识,利用几个题目让学生们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重点,这种温习方式不仅能勾起回忆,还在锻炼历史思维与做题技巧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
举个例子,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近代中国史是学生和老师比较头疼的一个部分,作为近代中国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地位可想而知,鸦片战争结束后,我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是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结束后我国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二者之间其实就有很多联系,老师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时,首先要复习一下鸦片战争,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递进的关系。
2.2典故导入策略的应用
高中生虽然普遍已经十五六岁,心里逐渐变得成熟,但毕竟还是一个没有经过生活的孩子,仍然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这种心理,利用典故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将课堂要学习的东西融入到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方法对于历史思维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典故都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中。
举个例子,老师在讲北魏民族大融合时,可在课前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可对一些常见形式进行典故的讲解,贺兰氏改姓贺,独孤氏改姓刘、步六孤氏改姓陆等,达奚氏改为奚氏等,或讲一下当时的通婚趣事,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还营造了一个轻松越快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自然很好。
2.3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策略的应用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给课堂表现手段带来了新的活力,老师们也要善于把握这种教学方式,其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视频功能也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在形式上更受学生的欢迎,也保证了老师讲课的科学性与效率性。
例如老师在讲红军长征时,可以提前在网上找出一些红军长征时的图像资料,或是一些视频资料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红军当时的经历,可更加激发起他们的感受与动力,也更有效地让他们了解一些描述不出来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2.4谈话导入策略
老师在准备好课堂上要讲的知识后,可通过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构建一个小的谈话,让学生们在与老师的交流中理解当时的情况,这样更容易顺着老师的思维走下去,这种策略就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好课堂的重点知识,不能说多、说过,而且谈话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否则没有效果。
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几个不平等条约时,老师可以先叫一个学生,说自己手中有很多好吃的,你还能打得过我,那么你愿不愿意来抢我的?学生回答愿意。然后老师又问另一个学生,她抢走了我一包吃的,你却没有,你想不想要?学生回答想,老师又问,你抢完后发现我还有很多吃的,你抢走的却不够吃,还想要吗?学生回答想,老师又说那我再给你一包吃的,你能不能不全都抢完?然后再问班里其他学生,看他们都抢到了我的吃的,你们想不想也来抢?这其实就是几个条约签订的本质,只有理解了,学习才更加有效率。
3、结语
课堂导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开端,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8).
[2] 宋先超.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11):112-113
[3] 黄雁玲.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7):287-288.
[4] 沈利剑.“二案一式”课堂学习范式下教学导入探究――以高中历史课堂为例[J]才智,2012(02):149-151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