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我仍然喜歡买书,但渐渐失去逛书店的习惯。网络书店什么书都有,可以静静看慢慢挑选。每次都用搜索,很少从首页进,因此,正在流行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偶尔陪家人逛新华书店,万头攒动,都是少儿读物柜台。我翻一翻,不是青春小说,就是教辅书刊,再就是多少有哗众取宠之嫌的教子书: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好成绩不如高智商、高智商比不上优等情商、情商不够要财商……大抵如此。
我见过一位父亲,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牛人,于是早早给他买《曾国藩》《胡雪岩》;另一位母亲则忧心忡忡,认定《傲慢与偏见》《红楼梦》都只会把她的花季女儿教坏,索性根本不让女儿看“闲书”,“有那时间背背单词不好吗?”
而我,从女儿小年三岁起,开始陪她看书——那时她刚学会骄傲竖起三根小指头表达“我三岁”。因为是女孩子,我特别想培养她的理性思维,剑桥大百科全书买了大半套——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一套法国产的儿童科普读物,成为她的枕边书,她聚精会神听着的,往往是:恐龙、长尾龟和熊。后果是,有一天,山雨欲来,乌云压城,她小人家站在楼梯上,看着此情此景,金口一开:“就像火山一样。”没错,有一本叫《可怕的灾害》的书,她很喜欢翻看。她的另一桩神迹是,在菜场,指着人家卖的牛蛙大声说:“两栖动物。”被满菜场的爷爷奶奶们惊为天人——我是否太自恋?但一个母亲的自恋,是可以被原谅的。
我家地方紧窄,容不出一间独立书房,所以每个卧室包括阳台都有书架。几屋子书,我任她任意翻看,反正绝无珍贵典籍,怎么看我也不会心疼。显然我会把一些书藏在小书柜里并且上锁——锁得住青春期的好奇吗?
我自以为够宽容,但……当我看到她抱着一本本《天降小子》《机器小书童》之类的国产动画书,爱不释手,还是不舒服了:这么多珠玉在侧,你为什么就迷恋塑料花?
到底给孩子看什么书?我像所有家长一样迷茫。给她买过成套的绘本书,她扫了一遍,就置之不理:“这都是小毛毛看的。”假期的短暂无聊里,实在找不到童书,她居然从我书架上找了一本《吸血鬼女王》。我分析来分析去,估计她以为名叫“女王”的书和“什么公主”一样,都是童话故事。
她六岁那年,枕边书是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她不太爱看小牛顿科学馆,喜欢《米勒的花园》,迷上了花木的名字,我为她备了花盆和砂土,却忘了小朋友爱玩沙的天性——她专心玩沙,忘了要栽种什么。
她大概不会成为科学家,我却决定继续给她或买或借“科学小实验”“趣味数学”——一切都是本性,父母想力挽狂澜,恐怕不现实。但推波助澜,总归是可以的。她尽情发挥自我,而我负责小小修正。
到她自由阅读,不可避免,她开始看大量的故事书。我陷入再一次的窘境,毫无疑问,中国的儿童文学并不太好,要么是沉闷得让孩子失趣,要么是瞎闹得让大人动怒,总是想讲老生常谈的道理,然而外国的儿童文学,又确实与中国孩子隔着背景的鸿沟。
而终于,为了满足她小小的虚荣心:“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书?”我开始为她,也为许多其他的小朋友写故事,我写了谷小满,还有陶小鲸,很遗憾书的出版需要时间,到这几套书问世,她应该已经上初中了。
但没关系,会有其他孩子读到。
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会不会开始写青春文学?也许。但我还是希望她能跨越这个阶段,直接进入真正文学的世界。
这世上确实有人文理兼修,感性与理性并重。知识的自行车,骑得越平衡,越不会摔倒。而现在,我们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