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园也精彩:如何化解离园时的忙乱

2019-09-10 20:13郝红梅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离园教研环节

教研活动内容:离园环节教师的组织策略

参加人:李园长、郝红梅、全体带班教师。

教研问题的来源:9月份,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幼儿园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大多数年轻教师对离园活动存在很多的困惑,开展自我反思时,有70%的教师都提出了“离园时十分忙乱”这一问题。离园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育环节。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离园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适当的个别教育以及随机教育等,给幼儿一日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基于教师的问题,我们生成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化解离园时的忙乱”。

教研活动的预期目标

通过教师前期的培训、现场摆案例提升教师关注离园环节的观念,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

教研活动前的思考及准备

对教师的分析  在“离园环节”,教师除了关注幼儿的安全与整洁,也重视发挥离园环节的教育作用,尝试着丰富幼儿离园环节活动的组织。但家长来园前,教师尚能有序地组织离园活动,班级氛围轻松而愉悦。但一旦家长开始接孩子时,场面就变得混乱无序。虽然教师想了一些解决办法,可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研究问题的分析  一是问题分析。小班教师的主要问题是:家长来接时,如果有一个孩子往门口跑,大部分孩子也会迫不及待地往门口挤,到底怎样才能将小班的离园活动组织得井然有序,又使孩子乐在其中?

中大班教师的主要问题是:家长来接时,孩子们对教师组织的离园活动兴趣不大,虽然制定了一些离园时应遵守的规则,可孩子一看到家长来到门口,就会表现得很兴奋,离园环节仍然很吵闹、无序,即使教师不停地提醒也无济于事。

二是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因素: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家人依恋情感强,自控能力弱;中大班幼儿也存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原因,而且他们挑战规则的心理开始发展,对活动规则表现出反叛心理。

教师因素:组织的离园活动其形式、内容较乏味;注重了安全性,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

家长因素:希望见到孩子的急切心情;对幼儿离园规则不了解。

三是思考用什么策略有效地解决教师的问题。

案例分析:中班单老师和小班郭老师讲述案例,使教师们进入离园环节的教育情境中。教师们通过听案例,产生共鸣,同时深入分析幼儿离园无序行为产生的原因,產生寻求有效解决策略的愿望。

提问:你认为该案例中,幼儿产生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

头脑风暴:首先,主持人引导教师透过案例中出现的现象思考夯实基础。然后教师自由组合成两个小组,针对问题和原因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思考、经验与同伴分享、交流,打开“自我反思”与“同伴对话”之门。最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发言,提升教师团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提问:在组织幼儿离园活动时,两位教师具体运用了哪些策略?针对她们的教育行为和困惑,你有什么建议?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在组织离园活动时的策略和方法来谈。

提问: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离园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怎样的组织策略来帮助幼儿快乐、有序地离园?

专业引领: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人,管理者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也肩负着保证教研活动质量与实效的关键任务。专业引领分享让教师明晰离园环节教师组织策略的核心,深化理解,体现了团队学习的力量。

四是教研活动前的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前期已接受过离园环节组织策略的相关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运用策略组织幼儿离园活动的经验。

物质准备:会议室、电脑、《指南》《纲要》、记录表。

教研活动涉及领域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南》《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提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教研方式及活动过程

教研方式  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专题研讨。

教研活动过程  一是策略大回顾。一起回顾一下以前研讨过的离园环节的策略。

二是故事大家说。在这个环节,我们一起分享两位教师在组织离园活动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通过分享故事获得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两位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教育策略?针对他们的教育行为和困惑,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首先与大家分享的是小班的郭老师。

教育案例一:我带的是小班,在刚开学阶段的离园环节中,孩子们的情绪不稳定,看到有家长来接,就一窝蜂的往外涌。一边是孩子拼命往外冲,一边是家长伸长了手臂要拉孩子,我既要拉着孩子又要卡着家长,有的家长还需要和我沟通孩子的情况,如此导致场面混乱,让我手忙脚乱。

针对离园环节的这些问题,我们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跟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们配合,在离园时有秩序的排队接孩子,需要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家长等孩子们全部接完后再和我们沟通。除此之外,我也在离园环节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讲故事、变魔术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可是效果不佳。只要到了家长来接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孩子往门口跑,就会有部分孩子也迫不及待地往门口挤。

我现在很困惑,到底怎样才能将新生班的离园活动组织得井然有序,又使孩子乐在其中呢?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的是中班的单老师。

教育案例二:

每当请孩子们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等待离园时,孩子们知道家人即将到来,总是显得格外兴奋,爱听的故事不想听了,喜欢唱的歌曲不想唱了……门口的大门一开,孩子们便欢呼雀跃起来,老师大声的喊谁的名字都听不到,常常是一片混乱的场景。为此,我组织孩子们讨论“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们都抢着答道:“要排队,一个接着一个走”“不大声说话否则老师叫名字听不到”“要和小朋友老师说再见”。我对孩子们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可是一见到家长,他们就把之前说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就算我不断提醒,也没有几个孩子听我的,大家都兴奋地跑来跑去。我既要接待家长,照顾剩下的那部分孩子,还要观察跑来跑去的孩子。孩子离园让我手忙脚乱。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说到做到、保证孩子离园时的安全有序呢?为了让孩子们对自己离园时的情况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我请班上的另一位老师偷偷地拍下了孩子离园时混乱的场景,让孩子们看,孩子们一看都底下了头。于是我请孩子们再次讨论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不好的后果,与他们再次讨论了家人来接时的常规要求,并表扬了头一天离园时能耐心等待的孩子。在家长们快到时,我提醒他们:“孩子们,待会儿要说话算数呦!”一段时间下来,效果还不错,家长来接时孩子不在随便走动。可我发现,每逢离园前孩子们对我组织的离园活动兴趣不大,一看到家长来到门口,就会表现得很兴奋,所以离园环节仍很吵闹,即使不停地提醒也无济于事,到底怎样组织离园环节,才能让它更有序、更有趣呢?

感谢两位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们在组织离园活动时的生动故事,但同时她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接下来进入教研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行为大解密。

三是行为大解密。两位老师都出了同样的困惑:怎样让离園互动变得有趣而有序。小班孩子因为渴望见到家人,情绪低落,不愿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中班孩子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挑战规则的心理开始发展,对活动规则表现出反叛心理,不遵守自己制定的离园规则。那么,请大家用专业的眼光和实践经验来审视、解读两位老师具体运用了哪些策略?针对她们的教育行为和困惑你有什么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在组织离园活动时运用的策略和方法来谈。

(将老师发言及主持人提升后的原因同步在大屏幕上呈现)

梳理小班郭老师的策略:首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有序接孩子。其次开展“送笑脸”、讲故事、变魔术等游戏活动。

问题及建议:家长来接时,有一个孩子往门口跑,其他都会一拥而上。主要问题是教师要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要是什么?

梳理中班单老师的策略: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听故事、唱歌等。其次录视频,幼儿讨论离园时的问题。

问题及建议:坚持不长,幼儿对于活动不感兴趣。主要问题是教师高控,缺乏幼儿自主性。

四是妙招大家出。大家发言都很积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分成两组进行教研,每组解读一个案例。一组思考让中大班离园活动有趣、有序的策略,一组思考让小班离园活动有趣、有序的策略。由于大家都有过带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的经验,今天老师们可以自由选择进行组合。选择讨论中大班离园活动组织策略的老师请到我的左手边,选择讨论小班离园活动组织策略的老师请到我的右手边。讨论时间为20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在讨论结束后与大家分享本组的策略。

五是策略共分享。业务园长进行专业引领,提议老师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班孩子的特点,研讨出有针对性的策略,老师们可以去尝试:

小班:开学初加派教师,满足不同幼儿的心里需求;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借助拟人化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模仿;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转移幼儿注意力。

中大班:发挥中大班幼儿的自主性,以幼儿的兴趣出发;离园形式要不断的变化,不断满足孩子的需要。

《指南》中指出:一日生活皆课程。离园活动虽然是琐碎、繁杂的,但是一日活动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孩子一日活动的完美谢幕。让孩子离园环节变得有序,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与研究,提出更多有效的组织策略。现实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思考、摸索与尝试。希望今天的活动能给大家以启迪,拓展大家的思路,为大家的教育实践注入更多的互活力。

教研活动评价与反思

通过对两位老师讲述案例中的教育现象及问题的解剖,教师们深知不同年龄班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如小班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比较依赖,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减少幼儿的等待,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转移孩子焦虑的注意力;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想法和主见,自主性提高,喜欢挑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同时教师也开始关注家长的教育影响,家园配合才能促孩子更好的发展。

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一点反映了园本教研的三个要素:一是研究对象——本园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二是研究主体——本园教师;三是研究目的——促进本园发展。可见,园本教研的本质是以园为本,揭示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有效途径。在教研中通过教师们的不断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总结,不断调整教育行为,教研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最重要的是解决了真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离园教研环节
幼儿园自主离园活动的尝试与思考
小班幼儿离园活动五部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从容组织,快乐离园
幼儿离园环节的思与行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