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具有促进土家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等意义。旅游高等教育需要遵循特色性、延长产业链、兼顾历史文化与市场三个主要原则,通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编选、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丰富的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系统培养。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6-0023-04
一、引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建设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如何通过设置特色旅游专业来系统、深入地培养传统技艺人才,研究者阐发了各自的观点:研究者基于人才培养等目标提出了“入世”以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框架;旅游专业设置应该考虑细化问题,如设置乡村旅游专业会在未来达到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取得较好的就业前景;拓展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内涵,以保护和开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传统、新兴旅游资源开发,设置新兴旅游专业或方向,如户外旅游、空乘服务、极限运动、东盟小语种[4]、旅游翻译和国际导译等。对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专业设置的系列原则,以及在丽江设立生态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案例;提出高职院校建立旅游会展等特色专业的对策;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培养海洋旅游类专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针对性。
从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实践现状来看,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本科专业,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设了茶艺与茶叶营销专科专业,以培养我国历史悠久的茶叶传统技艺人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设了刺绣设计与工艺高职专业,培养刺绣传统技艺人才。而对于旅游高等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精细论述较少。本文将以土家族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旅游高等教育对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和具体举措。
二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的意义
目前,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传承人的断代。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长加上后继无人状态,从而使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艺趋于消失。旅游高等教育对于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对于高校、大学生、旅游产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等具有多元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第一,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可以促进土家族聚居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旅游高等教育能够为土家族聚居区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设优良的生态环境,甚至提供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土家族聚居区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发展。
第二,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可以促进土家族聚居区的民族旅游发展,在全域旅游多维拓展和“旅游+”的发展理念引导下,通过旅游的高乘数效应带动众多的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土家族聚居区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土家族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培养出来的大批传统技艺人才能够通过发展旅游等产业,发挥旅游扶贫的功能。因而,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土家族聚居区的民族团结、和谐和进步事业。
第三,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能够促进土家族聚居区乡村的全面振兴。培养出来的人才还会影响和带动其他民众,促进了土家族聚居区的人才振兴。在这些传统技艺人才的作用下,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带动土家族聚居区的文化和经济振兴。传统技艺人才是土家族聚居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土家族聚居区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为土家族聚居区乡村组织的振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人的素质的提升使人民更加重视土家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土家族聚居区的生态质量,促进土家族聚居区的生态振兴。
第四,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实现高校与土家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暨传统技艺人才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旅游高等教育的传统技艺人才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第五,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能够促进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休闲需求。以旅游发展为重要目标的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能够促进土家族聚居区的旅游发展,配合和带动整个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业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能够为游客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民族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三、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的原则
旅游高等教育设置培養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专业,应该注意遵循特色性、延长产业链、与历史和市场结合三个主要原则。
第一,特色性原则。特色性需要兼顾土家族的主要历史文化、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定位、专业的发展前景、师资情况、生源情况等诸多因素。专业选择既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又要服务于文化传承和保护,还要服务于学校的发展。例如,土家族的饮食文化特色鲜明,包括腊肉、合渣、粑粑、合菜、油茶、团馓、咂酒等,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高校开设土家族旅游餐饮专业无疑会促进土家族饮食文化挖掘,促进饮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高校的旅游专业发展。
第二,延长旅游产业链的原则。旅游高等院校开设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专业或者课程时,在考虑土家族文化和人才因素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一人才培养专业未来的产业发展前景,在未来能够尽可能地延伸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例如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等刺绣专业的技艺人才培养,从农民或者企业的布料、染料等原材料生产,到手工刺绣的制作过程,再到后期的营销、线上线下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可以与链上要素紧密联系,也可以与农业、广告、物流、通讯、保险、金融、协会、政府等辅助部门和产业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为未来的产业链延伸奠定基础。
第三,兼顾历史文化与市场。旅游高等院校在设置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专业时,既要兼顾文化角度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也要兼顾市场角度的开发利用前景。要将文化与市场结合进行权衡、考虑,培养既懂土家族文化,又懂旅游市场的双料型人才。例如,土家族的音乐包括舍巴歌、竹枝词、打溜子、山歌等丰富多样的形态,设置旅游演艺类专业,既要培养精于土家族音乐的挖掘、整理、开发、创新的传统技艺人才,也要培养懂得土家族音乐的市场化开发和商业化运作的全能型人才。
四、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的方式
借用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通过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依靠这些人才的创业和就业,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振兴,推动旅游业发展。2017年5月1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其主要内容是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为八个部分,其中第八部分为“优化城乡环境,推进共建共享”,提出了“大力促进旅游创业就业”的对策,包括“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发展旅游教育,开设特色旅游专业,提升本地旅游人力资源规模和水平”等内容。上述文件只对开设特色旅游专业做了一个概念性描述,其内涵、必要性、实施路径等尚需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究。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此大背景下,可以从旅游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设置进行系统研究和培养,即从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系统培养。
第一,旅游高等院校设置土家族传统技艺类专业,以培养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创新、开发类复合型人才。从土家族传承至今的主要文化类型可知,可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开设土家族服饰、土家族音乐舞蹈、土家族戏曲等综合艺术,土家族饮食、土家族工艺品等专业类型。
第二,旅游高等教育设置土家族传统技艺类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包括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方向课的众多课程门类:计算机、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系列;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工商管理学基础课系列;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人类学、民俗学概论、中国美食特色旅游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系列;土家族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开发类课程如土家族文化史、中国民俗旅游、中国美食特色旅游、土家族工艺品新品开发、土家族歌舞戏曲艺术旅游产品开发等。
第三,教材的编撰与选用。一类是选用通用、统编类教材,包括旅游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旅游管理、土家族文化等类型的教材。二是编撰具有土家族旅游文化开发特色的自编教材,如土家族服饰文化与旅游开发,可以组织旅游专业教师、土家族聚居区的乡土文化精英、土家族聚居区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编写此类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相关学术经验、锻炼学术人才、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的方式之一。
第四,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旅游高等教育来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需要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师资力量是关键一环和前提条件。通过多种模式造就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师资力量,本身也是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一是双师型教师,在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理论造诣较深,同时具备较强的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土家族聚居区的乡土文化专家、文化精英或者民间艺人,他们从“自观”的视角谙熟土家族文化,也对土家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比较熟悉,让他们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传授原生态的土家族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的技艺。三是土家族聚居区高校的旅游类专业可以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型管理者、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老师,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度传授土家族文化及其旅游产业化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
第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应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論较强的土家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课程,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辩论式、学生讲解等授课方式;多采用网络、视频等新兴教学辅助手段,如土家族传统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的视频情景再现、直播等方式。二是采用一些新颖的成绩评定办法,如演讲、辩论、微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如穿插土家族某种服饰的生产、开发过程的微电影展示。
第六,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采用“走出去”的模式开展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到技艺水平高的民间艺人家里或者工厂里学习传统技艺,如到竹编艺人的作坊里现场学习竹编技艺。二是“请进来”模式,请行业精英、民间艺人到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如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剪纸传统技艺。三是学校在校内建立实践教学场地,任课教师为学生传授土家族传统技艺。如教师在实践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土家族传统雕刻技艺,学生在实践场地现场学习制作。四是多种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尤其是在土家族文化核心区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如到土家族传统食材、食品、餐馆等厂家或经营场所设立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到这些实训实习基地现场学习操作土家族饮食技艺,成为此类技艺的传承、发展、创新的人才。
总之,本文从旅游高等教育的角度切入,探讨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意义、原则及具体方式。培养这些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具有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土家族聚居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价值,也可以促进旅游高等教育的学科成长和拓宽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面。土家族聚居区的许多传统技艺具有实用功能或者精神意义,但如今的土家族聚居区正经受着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等现代社会的强烈冲击,绝大多数中青年民众离开传统的土家族乡村聚居区前往城市工作和生活,土家族传统技艺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遭受到剧烈的破坏和全面解构,土家族传统技艺传承出现断层而后继乏人,许多土家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和消亡的危险。利用高校旅游教育培养土家族传统技艺人才,是土家族传统技艺文化复兴发展的一种尝试。如何全面传承、发展土家族传统技艺还值得深入细致地研究。
注 释:
[1] 李巧玲:《“入世”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3期。
[2] 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旅游学刊》,2005年第S1期。
[3] 马勇:《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 2007年全国旅游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会议纪要》,《旅游科学》,2007年第6期。
[4] 瞿亘:《广西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旅游论坛》,2010年第3期。
[5] 陈刚:《顶层设计、翻译政策与基层实践——旅游翻译与国际导译专业学位本硕博教育建设探索》,《外国语》,2017年第5期。
[6] 杨桂芳:《试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旅游学刊》,2003年第S1期。
[7] 刘小兰:《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实践研究——以旅游专业特色教育教学为例》,《职教论坛》,2015年第21期。
[8] 钱军、孙峰:《海洋旅游产业背景下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化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23期。
[9] 刘小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旅游开发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12期。
[10] 陶少华:《论全域旅游发展的拓展路径与动力机制——基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实证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责任编辑:黄祥深
文字校对:郭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