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静++秦卫明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古民居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消失,其中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尤为严重。文章以土家族民居为例,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方法,并希望其对古民居的保护和民族特色化保留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少数民族民居;土家族;保护和改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208
1土家族民居建筑特点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土家族文化的映射,土家族人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在其房屋建筑上可找到印迹。土家民居从整体布局上看皆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选址时,除了考虑柴水方便,也会考虑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优。因此,他们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山林资源,使得居住环境令人艳羡。房屋以木头为材质,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一般分为三层,一楼多数用于饲养牲畜或作为家居用品、劳动、生活用品的库房,例如,堆放谷物、农具、柴草、杂物等。二楼多数为人的房及生活地方,最顶层则是天楼,是用木板合拼而成,最大功能是防止雨天房屋漏雨,对二楼生活的人们带来不便。地基用当地的石头镶嵌,一是有利于防止木头因过度潮湿而加剧腐烂,也有利于因地形的不规则而导致的排水系统功能衰退情况得以改善,二是能保证房屋后面的泥土得到固定加大建筑实施的安全,并能防止山区的地下水注入房屋,减少水分对建筑木材侵蚀。这样的构建让二楼远离了土壤没有地气侵蚀,加之由于通风干燥,能够更大面积的接受阳光沐浴,防止发潮发霉,也能有效地抵御毒蛇猛兽和偷盗现象的发生,达到充分利用室内空间的目的,使得人们即使在高原地区也能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土家族人对自然环境的因地制宜,展现了原生态的美,也保存了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甚至体现了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思想。
2土家族民居现状及思考
随着城市现代化向乡村的推进,土家族的原生态文化受到来自所谓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礼,濒临衰亡的危险。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民居都被推倒重新建成了外表是民居其实内部完全是现代筒子楼的建筑或者完全现代建筑,只有在比较贫穷的地区还保存了一部分的民居,当地居民也表示希望住上更现代的建筑。其原因有四。
(1)文化大同化带来的原有特色的消逝。随着民族间的开放交流、信息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部分少数民族集聚区在追求生活方式的变革中,脱离了当地文脉,滥用新型结构和装饰建材,新旧建筑格格不入;
(2)政府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整体保护不足,孤立地关注单体建筑,忽略了原始风貌的维护,出现历史信息的遗失和地域文化的断层,加上大规模的矿产开发,也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自然生态和地貌遭到巨大破坏;
(3)原住民的流失,使建筑所依托的人文土壤渐趋贫瘠,不科学的博物馆式的保护政策、无原则地促迁或自觉移居,都使得民俗风情转淡,加上长期无人居住或监管,部分民居日久失修,有腐朽和坍塌的风险;
(4)土家族民居的建筑材料多以木石结构为主,随着封山育林政策和木料价格的上涨,伐木建屋已不再是经济的甚至合法的渠道,同时青砖青瓦的生产也日趋减少,土家族民居逐渐失去了原始材料的供给源。
3城镇化下民居的生态保护
31设立土家族民居生态保护的保护源
在城镇化背景下,想要使土家族民居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落实,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此,还要设立多个保护源,从而为土家族居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首先,国家在进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应该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根据各地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国家应该进行少数民族民居保护专项资金的下放。而采取这种政策,能够使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关注少数民族民居的生态保护问题。其次,当地政府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安排财政部门为文化保护部门提供足够的资金,并且指派文化保护部门做好传统民居建筑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从而避免少数民族民居所处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或自然风化。此外,当地政府应该联合少数民族原住民采取措施进行少数民族居民建筑和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通过双方共同出资和管理保护资金开展相关工作,从而形成一条能够为少数民族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的资金链。
32利用政策协调城镇化与民居生态保护的关系
城镇化的发展,是为了实现城镇土地的节约化发展。而政府在制定城镇化政策的同时,应该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少数民族民居生态保护的关系,从而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此,政府要制定政策有计划地进行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在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节约化发展。比如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土家族进行传统聚居村寨的改建,或是使其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建立新的聚居村寨,从而使少数民族民居所处的生态环境与城镇环境更好地融合起来。
33提高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在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民居之所以无法得到保护,与少数民族的族民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土家族青年开始选择外出打工,从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承延续的链条遭到了中断。针对这种情况,还要在少数民族民居当地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改变当地村民对民居生态保护的态度。而使这些村民产生对少数民族民居生态文化的认同,才能够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代际传承机制,并且调动当地居民参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比如,当地政府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将自己独具风格的居民建筑当成资本投入的激励政策,从而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继而使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得到加强。
34通过立法加强少数民族民居的生态保护
就目前来看,我国虽然建立了文物保护和文化保护法,但是尚没有建立保护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及其生态环境的法规与条例。而通过立法的形式出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居民建筑生态环境的法规和条例,则能使保护少数民族民居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应该从立法角度加强数民族民居的生态保护,从而使仅有的一些少数民族居民建筑及其生态环境不受人为破坏的同时,以文物形式得到完整保存。
4结论
民族多样化是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城镇化固然重要,但也不可为了城镇化而放弃民族化,尤其是与少数民族居民息息相关的特色民居。所以,国家、地方政府和原住民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态保护,从而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足够的支持。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除了为少数民族居民生态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还要制定与该项保护工作有关的城镇化政策,从而为少数民族居民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此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并且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使保护少数民族民居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继而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哲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2]王莉莉云南民族聚落空间解析[D].武汉:武汉大学,2010
[3]车姗青海庄窠式传统民居建筑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4]赵静村寨涵养文化:少数民族村寨内涵式发展之路[J].桂海论从,2015(5):113-117
[5]李国梁,廖国钦贵州省土家族民居建筑特点与文化解析[J].山西建筑,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