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拓展性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2019-09-10 07:22曹欢翔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土拓展性课程

曹欢翔

【摘要】本文围绕温州本土美术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本土美术资源对于开设拓展性课程的重大价值和积极意义,并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本土资源整合运用的具体实践,试图为当下开发美术拓展性课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本土 美术资源 传承性 拓展性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文件指出,各地区和各学校在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这里提到的“拓展性课程”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由此可见,美术课堂应当走进生活,美术课程应当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本地的美术资源,使课程资源本土化、生活化,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积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教学效果。

一、本土文踪作为美术拓展课程资源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笔者所在的温州,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历史名城,多有文人墨客留下足迹,有着丰富的本土美术资源。

1.本土美术资源更具人文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地的习俗文化都和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广泛深入的讨论。

[案例1]以浙美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3课《西湖十景》为例,拓展成本土教材《江心屿十景》。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文天祥等都曾留迹于江心屿,文人墨客叹咏江心屿的诗章达800篇之多,享有“诗之岛”美誉。是温州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游览胜地。所以,一提起江心屿,学生就饶有兴趣,而正是基于对温州本土景点的独特情感,使学生更容易带着对本土人文的回味走进课堂,获得更多的体验。

2.本土美术资源更具直观性,有助于课程的拓展

本土美术资源具有地理上的优越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前置性作业或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就近体验,直观感受。

[案例2]以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第1课《画家故居》为例,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探访吴昌硕、黄宾虹、丰子恺等三位近现代著名画家故居,了解画家及其艺术风格。但这些故居和艺术馆离学生太远,只能通过书籍、网络图片或视频来做相关了解,无法直接体验。于是,笔者充分发掘温州本土资源,将“书画传家三百年——温州市百里坊马氏家族”作为拓展性课程,布置学生参观位于市区信河街飞鹏巷的马孟容、马公愚纪念馆。学生在探访艺术馆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画家的艺术作品,還通过艺术馆的陈设、画家生前的物件、画家的人生经历以及整个家族的历史,深切感受到了课外丰富的知识体验。

3.本土美术资源更具丰富性,有助于课程资料的搜集

本土文化资料保存相对完善,再加上其地缘性,为教师搜集课程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案例3]以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第1课《画家故居》为例,教师在确定拓展性课程“书画传家三百年——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后,先是去温州市图书馆七楼的古籍、地方文献阅览室收集相关资料,查找到了《百里芳人》《马孟容马公愚昆仲书画集》等文献资料。随后,实地探访“马孟容与马公愚艺术馆”。还专访马氏后人,了解家族文化历史,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

4.本土美术资源更具血缘性,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更多地开发本土拓展性课程,给下一代注入文化的精髓,播下思想的种子,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案例4]以浙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首页图版《印染与织绣》为例,笔者将其改编为拓展性课程《瓯绣》。瓯绣与湘绣、苏绣、蜀绣齐名,被称为我国四大名绣,瓯绣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应当是温州乃至中华民间文艺的瑰宝,应当得到重视、保护和传承。但是瓯绣早已不是寻常人家的针线手艺,而是大学殿堂里的高级技艺。因此,笔者利用拓展性课程将瓯绣重新拉回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瓯绣文化的传承。

二、多方整合资源,开发本土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具体实践

邀请名人、具有特长的家长进课堂以及走出课堂实地开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收获更加全面、立体的对美术的理解和赏析,逐步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1.书画名人进课堂

创造条件邀请本地书画名家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

[案例5]以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第1课《画家故居》为例,笔者在上拓展课程《书画传家三百年——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时,特别邀请了第13代马氏传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温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马亦钊先生来学校指导书画课堂。学生通过与书画名人在课堂上互动赏析,了解马氏家族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现代绘画史的突出贡献,亲眼看见画家故居,亲耳聆听大师教诲,身临其境去感受“书香传家,艺苑全才”的马氏文化遗产,充分体验感悟到了文化源远流长之魅力,全体师生进一步坚定了继承和发展温州本土书画艺术,推动家乡文化发展的理想信念。

2.特长家长进课堂

充分发挥家长在各行各业的特长优势,邀请学生最熟悉的人——家长走进课堂,成为编外教员,增加学生的新鲜感,让课堂多样化。

[案例6]以浙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首页图版《印染与织绣》为例,拓展课程为《瓯绣》。当笔者在准备《瓯绣》课程时,了解到学校二(6)班一个学生的奶奶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攻瓯绣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笔者特意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意园找到邹奶奶的瓯绣工作室参观采访,并拍摄视频和优秀作品作为素材。同时,通过邀请邹奶奶进课堂,讲述瓯绣历史文化及技法,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其见识。

3.实地写生进课堂

[案例7]以浙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课《悠悠老街》为例,拓展课程为《温州老街》。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例,为了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感受、体会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笔者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实地探访温州如朔门老街、五马街、瞿溪老街、南塘街等,实地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色彩、构造、雕刻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采用速写、摄影等方法记录老街开展先期的自主学习,作为后期上课创作的素材。在课堂上,笔者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探访老街的资料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本课教学,从而在进行美术技艺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生活美术的欣赏能力,增强了其对家乡人文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本土美术资源在人文性、地缘性以及丰富性等方面的优势,注定了它在美术拓展性课程资源的领域内独占鳌头。教师在美术课上开发和利用本土美术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术语言,直观、全面、深入地认识本土丰厚的文化遗产价值,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够依托本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内涵等美术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乡、走入社会等更为广阔的美术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加深对美术本身及其社会价值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樊钏.开展拓展课程,满足学习需求[J].现代教学,20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本土拓展性课程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植根“本土” 找准“油脉” 提炼“鲜味”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中国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围
有效实施拓展性课程的思考
英语拓展性课程中微影音的开发和运用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
“本土”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