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克华
摘 要: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一直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成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这个理论,有助于实现数学和现实的关联,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数学的元素,而小学生拥有对生活的事物充满探索激情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中融于生活的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数学教学生动有效,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生活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一直处于更新阶段,他们拥有对生活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沿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课本内容为主要依托,教学成果多为考试服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陈旧、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填鸭式”地灌输知识,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化成生活中可应用的知识。而将陶行知生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将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生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教学课堂上逐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能在生活中理解并能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习科目,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极具思维性和实践性,这就將着眼处归于生活实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理论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推动学生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1]。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阶段,需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促进数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良现状: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较少,过于注重学生最终的数学成绩,教学主要任务是应对考试,缺乏对学生实质性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现状,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去借鉴和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实施阶段的应用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方向。小学生的兴趣导向具有时间、空间迁移大,灵活多变的特点,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的能力[2]。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在引导同学们认识立体图形的过程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寻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燃起了探索物体形状的兴趣,纷纷举出粉笔盒是正方体,黑板擦是长方体等实体例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成分,适时对小学生的关注点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在对相关数学元素的熟悉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二)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知识最后还是要应用于生活实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普遍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多由教师占据数学课堂主导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机械地沿袭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对于自身理解、消化数学知识,有效建构自身数学学习思维少有助益。由此观之,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成果,质量不佳。而合作学习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例如教师教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把学生分成四人或八人的小组,让学生分别统计组内男生和女生占整组人数的比例,再进行加减运算。同学们会积极数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快速进行计算,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全员参与,共同讨论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有了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层体验,在生活实际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数学这一科目的探索精神。
(三)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学习课本知识的最终目的仍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创新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由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为目标和本质特征,融入生活实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合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师教授《图形的运动(三)》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构筑教学实践情境,利用教室里的时钟作为教具,取下时钟,让同学们拨动指针,观察指针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钟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学生们对它有一定的熟悉度,因此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迅速做出回答。从知识的教育学立场出发,既从知识的解构,又从学生学习的多层次水平思考深度教学,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发展性价值[3]。构建贴近生活的实践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引导其利用生活的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一举多得。
结束语: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教育是内容,小学数学教育是载体,将生活经验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有机渗透,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既要完成教授数学知识的任务,又要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和探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使抽象的知识融于具象的生活实际当中。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活动借鉴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优秀理论,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服务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许相菊,董洪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9,25:47-48.
[2]曾俊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18,12:47-48.
[3]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