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9-09-10 09:55:31郑继来
现代盐化工 2019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郑继来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高校可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把大学生凝聚和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

关键词:建国70周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与繁荣而不懈奋斗[1]。习近平总书记[2]高度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成长中的基础地位和导向作用,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新时代更加需要强烈的爱国心、爱国情、爱国志等正能量的激励。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六下团组时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3]越是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越是建构在深刻的现实认知基础上。新中国70年,从切身经历的发展与变迁中加深对“道路决定命运”的理解,从感人至深的榜样楷模中接受“平凡孕育着伟大”的启迪,从触摸得到的幸福生活中感悟新思想的鲜活力量,从近在眼前的复兴图景中把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重大命题……当人们把思绪集中于新中国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愫因为政治认同的增进和文化认同的深化而倍显强烈。建国7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一系列盛大庆典,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国家信念和爱国情感。

1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是一个和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相伴随的概念,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勉励青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既是时代所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最佳舞台,这个舞台不但需要青年,更能成就青年。青年应自觉走到舞台前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荣辱,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应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以爱国情怀为核心,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用中国梦激荡青春梦,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舞台上作出积极贡献。

1.1  培育大学生坚定的梦想观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清明,反腐倡廉取得显著成效;文化自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交谦逊,中国外交展现中国风采[5]。70年不懈奋斗、70年不断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6]。

7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书写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样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为之瞩目,这样的奋斗历程也让中国人豪情满怀。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人民最清楚、明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中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从来都密不可分。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正是得益于科学的思想引领、坚强的政治领导、正确的道路选择。未来中国开展宏图伟业,因为中国人民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而前景光明。今天,群众对爱国主义的体验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真实、具体的。青年学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看清楚社会生活现象和本质,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想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锤炼高尚的品德。

1.2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爱国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7]。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事关“培养什么人”的深刻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与核心,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把热爱祖国作为立德之源、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青年只有心怀爱国之情、笃行报国之志,才能校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的新时代,应当凝聚起磅礴的青春伟力,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

1.3  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成才观

培养学生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活动形式、教育载体让学生视野更开阔、深远,树立为祖国某方面的暂时不足努力奋斗而改进之的信念,进而培养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拥坚强的意志能使学生自我规范言行举止、成就为国奉献的高尚之举。让学生立下为祖国强盛而奉献的决心与志向,是检验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2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要符合德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实践针对性等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需要教育者努力化解教育困境,改善教育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每个环节,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2.1  深入实施思想素质提升工程,切实保障立德树人效果

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近年来,淮阴工学院深入实施思想素质提升工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景教学相结合构建大思政格局,以先进理念为指导,持续开展“周恩来班”建设、“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彰显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特色;捋清思政课程改革主线,在学校教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把思政课程改革作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学校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规划,加强教师集中培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沙龙、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等活动,着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规范思政课程设置,各学院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引导专业教师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加强“一课两礼三会”教育,通过“新生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表彰大会”“学生工作总结颁奖大会”等活动,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2.2  举办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高校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后精心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广泛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丰富在校大学生生活,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爱国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如淮阴工学院举行“辉煌70载,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咏比赛,组织师生集中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举办“共和国礼赞—老党员印象故事会”主题活动,上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网站,联合举办淮安市首届“我和我的祖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各学院还举办了辩论赛、三行情诗、剪纸作画、学生风采大赛,参加了“腾飞中国,巨变江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淮安巡展,举办“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主题为“辉煌70载,传承恩来精神,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班级团建活动,“素养公开课”—喜迎70华诞、争做时代青年主题团日活动,“寻红色足迹,传恩来精神”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活动,“不忘初心,坚守信仰”手抄报设计比赛,“颂总理故事,传恩来精神”朗诵比赛,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乘新时代东风 放飞青春梦想—做合格共青团员”等团课讲座,丰富了学生对祖国发展的认知,弘扬了红色革命奋斗精神,也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不断增强。

2.3  开辟校外课堂,力求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的鲜活化

江苏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 710处,其中,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21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20家。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传统,淮阴工学院各学院“红色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陆续开展。“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牢记使命争做时代青年”之“传承雨花英烈精神,品悟共产党人初心”“传承恩来精神,寻访抗战老兵活动”“传承淮海战役精神,凝聚时代奋进力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铁军精神”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追寻伟人足迹,坚定信念初心”主题特色团日活动,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同时培养同学们对红色精神传承的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和发扬了红色革命传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爱国情感。

3    结语

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历史重任,要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激发出来的爱国之情、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勇于担当和作为的内生动力,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坚持全员、全方位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大学生凝聚和团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下,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  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43-147.

[2]方山新闻发布.习近平: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EB/OL].(2019-08-26)[2019-12-05].https://www.sohu.com/a/249299548_99958695.

[3]汪季石,蔡潇,夏  雪,等.庆祝建国70周年守正创新红色文化—黄冈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大家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4):20-23.

[4]中国青年网.中国梦终将在青年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EB/OL].(2019-09-03)[2019-12-05].http://pinglun.youth.cn/wztt/201709/t20170926_10786070.htm.

[5]张肖林,龙泉乡人民政府.从改革开放四十年到建国70年—我们的情怀[EB/OL].(2019-09-03)[2019-12-05].http://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2002427&yulan=yes.

[6]人民网.人民日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EB/OL].(2019-09-03)[2019-12-05].中国特色社会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118/c1003-29771327.html.

[7]杨  飞.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EB/OL].(2019-09-03)[2019-12-05].http://pinglun.iqilu.com/meiti/2018/0912/4046539.shtml.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07:55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9:43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