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凯国
摘 要: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具有“宽泛而浅显”的特点,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却是从浅至深。要提高人文地理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地理教师进行深度教学。所谓深度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三观及人文地理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还需要科学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用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人文地理;深度教学
高中人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人文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涵义,使用人文涵义感染学生,助力学生形成正常的三观[1]。并且,人文地理教师还需要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地理课堂教学的深度,并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浅析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深度教学
学者们对深度教学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深度教学是指带领学生穿透地理知识的表面,深入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的学者认为是走进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深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但总体而言,这些学者都认为,深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浅显的孤立知识点教学深化到学科本质的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并认识到其中的丰富意蕴。而具体到地理学科之中,就要求地理教师的教学需要践行四大核心素养[2]。如,地理教学需要具有区域性,即地理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深入学习理解单元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如区域人口、环境变化等。地理教学还需要具有综合性,地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眼光将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如人口变化与城市结构变化相互之间的影响,以此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等地理素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还需要开展合适的课内外地理实践活动,并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高中人文地理深度教学的策略
(一)详析典型案例,加深教学深度
教材中提出的典型案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蕴藏着多个方面的地理信息,尤其是生产活动主题的典型案例,更是具备要素、地区、时空等方面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详细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典型案例或者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案例,以此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质变。
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人文地理教师可以任选角度选择或者构建典型案例。比如,地理教师可以北京的蔬菜供应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蔬菜市场的位置及蔬菜主要来源的变化,让学生将本章节的内容与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等章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得到综合思维的质变[3]。在这个过程中,人文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各变化的要素,梳理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市区外来人口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对居住环境、蔬菜需求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民基本生存需求的影响下,北京市区向外扩展,减少了蔬菜种植范围,使得北京市蔬菜来源转移到周边省份,而蔬菜种植区域的转移又对城市农贸市场、城市公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此,地理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各模块的地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重视图片资源,发展综合思维
在地理深度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资源深究人文内涵,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思路,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小节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出的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城市结构分布变化图片,并引导学生回想在历史、政治等学科中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基于概念图与实际图片进行讨论、分析、研究,从这个过程中挖掘城市演变过程中的人文内涵。例如,教师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等概念图寻找到真实城市的结构分布图,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基于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在之后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依旧可以利用这些图片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助力。例如,在之后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化等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城市结构图、卫星图,让学生尝试判断各城市地理环境、政策及经济条件对城市结构的巨大影响[4]。如此,人文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单一单元知识点的禁锢,以发展的心态学习理解新的知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会人文内涵
在当前教育阶段,信息化设备已然成为了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巨大的助力。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安全且具备教育价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信息化设备或者实地勘测体会地理学科中的人文内涵,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之后,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地参观实践活动,即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通过电脑和网络分析本县、市区内的农业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交通枢纽、中等收入居住区、高等收入居住区等区域的具体位置,然后设计观察路线,在周末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去各地区游览,通过亲自观察寻找地理教材中提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生活配套设施等。在布置实践活动时,地理教师还需要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在游览之后对人口密度、生活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这样的方式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活动之后,地理教师还需要划分出一两个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分享,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人文地理的实践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从人文性、实践性两个方面加深地理教学的深度,利用地理图片、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或手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各地理知识点之间潜在的逻辑联系。如此,地理教师能够发展学生的人文地理综合素养,使学生在深度学习时候能够以更高的眼光观察地理事件,而不是仅限于地理知识的某个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单超.高中人文地理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教学,2019(12):9-11.
[2]刘鲁佳.深度教学下的高中地理课堂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3]刘淑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邹宁.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