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9-09-10 03:11:30吴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实验能力合作交流

吴琼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主要的渠道。学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对象,教师应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将一切教学活动切实地围绕着学生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自主预习 实验能力 合作交流

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主要的渠道。为了确保化学教学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突出难点、重点,将教师课前备课工作和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学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对象,教师应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将一切教学活动切实地围绕着学生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化学老师的我一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上好化学课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在这里和大家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一)、划出重要的概念。

化学教材会中出现很多的概念,其中包括许多难懂的或是易混淆的词、句。这些都需要反复的阅读,逐字逐句推敲,才能理解。如预习“分子和原子”时,“保持化学性质”是分子概念的关键词,而“化学变化”是原子概念的关键词;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時,千万不要忽略关键词“参加”这两个字,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只有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概念,找准关键词,才能更好的理解把握化学概念、定律等。

(二)、勾划出疑点。

在课前预习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不好理解或是看不懂的内容,养成学生在书上标注记号,使学生听课更有侧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这“燃烧的火炬”的过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指导学生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也就是说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肯定是认真思考过。所以我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会故意说错概念和定律的关键词、或是写错解题的步骤,让学生去找出或是发现问题,从而提出疑问,在试图让学生去解决或是改正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比如总结每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总结每一次实验的失败和成功等。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每一节课留下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使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学生慢慢就养成了善于向自己提问的习惯,而且在提问中会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更透彻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慢慢的养成了。

三、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培养科学学习方法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实验中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一)、加强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指导。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实验现象,告诉学生不要只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鼻子去闻物质的气味,用手来感受到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等温度变化,用耳朵来听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的轻微爆鸣声等都是观察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物质的变化。

(二)、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去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只有学生按规范进行操作,实验才会成功。比如在讲“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我先亲自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并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讲解每一步骤的含义和注意的事项: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装入高锰酸钾粉末;连接仪器时要保证试管口向下倾斜,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当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在进行收集;实验结束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试管炸裂。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强调的内容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实验步骤和要领,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四、给学生创设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扮演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新课程提倡给学生创设一个同学间合作与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意见。所以我把学生按照不同性格、学习成绩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这样可以发挥“我是导师”的作用。在组内展开“一帮一”的活动,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以性格外向的同学影响性格内向的同学,尽量使每一名同学都能有“我是导师”的机会,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基础知识达标。

在小组讨论中,各学习小组成员以轮流提问的形式,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感到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组长负责汇总,并组织大家一起思考、讨论,答案由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组长负责控制讨论交流时间、交流进程,督促组内同学做好笔记。本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组织学生的讨论交流,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针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再找出恰当的时机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的作用重点在与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和点拨学生。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首先是引导小组长分工明确,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操作实验,让细心的学生负责观察实验现象,让认真谨慎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的现象,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优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欲望。比如在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乔少文、王慧中同学,耐心细致的徐佳佳同学和认真谨慎的马明心同学分成一组,在实验中同学们相互合作,又快有准确的完成了实验。同学们相互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措施,每个人都发挥所长,积极的参与,使组内的成员都能有所收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验中只是起到指导学生实验的进程,具体的实验过程都是学生负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应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争取做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突出难点、重点,将教师课前备课工作和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做好,抓出重点、难点,侧重讲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等,将整体教学效果提升上去。

参考文献:

[1]宋锡政.如何提高初中化学“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58.

[2]斯琴格日勒.浅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J].才智,2016(26):113.

[3]陈晓玲.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J].甘肃教育,2014(18):114.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实验能力合作交流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考试周刊(2016年10期)2017-01-12 07:15:22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37:43
浅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探究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2:30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1:59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