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珍珍
摘 要:在新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是进行下一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打好数学基础,会对学生在之后阶段的数学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相应的,如果学生能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空间观念,就可以给之后阶段数学学习中的立体几何和空间几何的学习铺平道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空间观念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空间观念具体表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对实物进行观察,判断出其形状与几何构成。再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够进行实物、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并可以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几方面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注重应试教育,且认为在小学阶段,不必特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是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过于依赖教材解读,没有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无法结合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去解释书中的几何问题,造成知识与现实脱节使学生难以理解所讲内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讨论一下如何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授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数学教学引导方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目。数学学科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决定着数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不重视创新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应该从现在做起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思考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对空间有基本的了解,学会从空间角度看待几何问题,为以后空间内容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三维空间的关系在二维平面上展示出来。教师应该紧抓这个机会,利用多种新技术将复杂的数学几何图形直观化、趣味化,让学生真正的乐于其中。
例如,利用3Dmax和3D渲染技术建立可以进行内部透视的空间几何体,在内部加入光源的要素。让学生观察空间几何体内部的结构,加深学生对其空间结构的理解。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将几何体进行拆分,让学生观察几何体的展开图,使学生思考空间几何体是如何组成的。加深学生对于几何性质的理解,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外形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运用几何教具,实际操作促进学生想象
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实例进行教学,不可以只使用课本进行纸面教学。合理的运用几何教具,向学生演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例如,在讲“三角形”和“长方形”时,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直角三角尺,先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然后把两个三角尺沿斜边拼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一个长方形可以被分成两个三角形。又比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塔形的模型,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这个塔形的模型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给学生们分发硬纸板,让学生们尝试着自己制作一个小塔。让学生思考一下,制作小塔的关键是什么?需要先做出哪部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体模型可以提升学生对几何体的理解和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把一张纸对折一次,然后从对折边上剪出一个正方形的洞,让学生想想这时候把纸展开,剪下的部分是什么形状的,这个题中给的条件并不明确,学生直接作答比较困难。这时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题目所给的要求,每人取出一张纸,进行逐步的实际操作,然后让学生将实操结果与自己的答案对比一下,看一看得出的图形是不是跟自己猜想的一样。
三、结合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上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先提出一个几何体,并说出这个几何体的特征,比如大致形状和其空间构成,让学生们想象这个几何体的具体形状。然后将自己想象的几何体尝试在纸上画出来。这样通过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将获得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最终得出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教师可提出问题:正方体有几个面?(6个)如果将一个正方体的六个棱角切下两个,这时这个新形成的几何体有几个面?(8个)被切掉部分有几个面呢(4个)?又有几条棱呢(6个)?让学生对此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師可以取出一块切掉两个角的木块让学生数数它有几个面,被切掉的部分有几个棱,最后可以提出一个思考题:为什么正方体切下一块后它的面和棱反而变多了
四、利用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运用
学生还可以通过提出设想,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实验,确认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让学生在不断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问题的猜想与验证增强学生空间观念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估测教室大概有多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统计学生们不同的答案,然后可以带着学生用米尺对教室的长宽高进行对应的测量,得出结果后对比那位同学估测的最准。也可以对大树的直径进行估测,并加以测量得出结果。同时在想象能力的培养上还可与通过设置小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2-4人一组组成小组,拿出六张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老虎、大象、企鹅、麻雀、青蛙、鲨鱼。让每个小组从中抽一张卡片,在确认自己小组拿到的卡片是什么动物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对面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询问关于这些动物的特征,比如毛发颜色、几条腿、会不会飞等。并根据对面的回答进行推测是哪种动物,如果没有猜出来则对方队伍进行提问,每个队伍最多可问三个问题,每个回合只可以问一个问题。以此类推,看哪个小组可以先猜出对方拿到的动物是什么。通过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小学阶段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就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项能力发展都比较差,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逐步完善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数学教学的引导方式,利用新兴技术创建的新平台的帮助对教法进行改良。善于将几何教具运用起来,将各种几何图形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用实际的操作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中要结合想象推理,提出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加以思考回答,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再通过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的方式,结合益智小游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德花.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方法[J].华夏教师,2018(16):20.
[2]陈学书.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20.
[3]刘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成才之路,2014(3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