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石灿 王东莲
[摘要]随着各业务系统的建成与完善,泛电力物联网逐步形成,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加强业审融合,探索“多系统”模式下数字化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序审计、项目过程管控及审计问题整改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数字化审计支撑,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创新创质创效。
[关键词]多系统 数字化审计 内部控制 业审融合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数字化审计是审计创新的策源地,电网企业审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加强业审融合,在“多系统”模式下开展数字化审计工作,由“现场+人工”向“非现场+智能化”转变,逐步实现审计信息系统在基础管理、现场作业、日常监督、远程分析中的全面应用,使内部审计更具延展性和纵深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全覆盖。
一、打造常态审计监测机制
常态审计监测机制是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规范管理流程为出发点,要求审计人员以业务底层数据归集与源头数据质量治理为基础,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风险点等进行实时监测。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预防免疫功能,用数字化审计手段,打造企业经营风险“防火墙”,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建立审计问题协同流转机制
1.在线开展联网审计。前移审计关口,加强业审融合,开通各业务系统权限,将业务系统数据及审计专业系统数据进行结合分析,运用查询、验证、发掘及数据对比等方法,开展远程在线联网审计。
2.协同流转疑点问题。一是建立疑点问题协同流转机制,对各审计系统及业务系统远程在线审计成果进行汇总分析,线上组织专业部门落实排查,并初步落实责任。二是定期召开疑点排查协同监督会,对疑点排查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消除数据壁垒,督促风险的排查及防控效率,实现电网企业层面数据深层次的融合。
3.完善推进共享机制。遵循“一平台、多场景、微应用”技术路线,支撑实现数据充分共享、审计信息按需获取,满足数据分析挖掘应用,进一步健全审计、财务、监察、法律、运营监测及各专业管理部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处理、整合、应用等服务能力,实现审计监督与专业管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重点项目共同實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
4.构建审计业务数据拓扑图。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需要,遵循审计业务流程或时序,建立分层、分级、分区的网络结构。基于审计业务实际流转路径,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审计流程的项目管理网络有向图,呈现电网企业审计管理全貌。
(二)开展重点工程全过程审计
工程全过程审计是投资审计的重要形式。对直接投资或直接管理的涉及国家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配农网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监督,强化对工程投资各环节、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实现全过程审计、全流程整改,促进工程规范管理。
(三)建立审计风险等级数据库
对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常见风险点,结合电网企业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审计风险等级标准,形成集分析模型库、工具箱、算法库为一体的数据化审计风险等级应用专题库。建立风险数据库,全面支撑审计数据分析应用开展,有力提升大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深化审计成果应用。
二、搭建审计项目管控平台
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以任务为载体,以流程为驱动,通过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结合、在线审计与线下审计结合的审计方式,对审计项目相关专业进行全景扫描分析,搭建审计项目流程管控平台,促进电网企业依法规范管理。
(一)强化非现场审计索引应用
一是制定《非现场审计工作索引》,以审计作业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为依托,明确审计流程和路径,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流程,总结分析审计问题特性,形成审前疑点清单,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制定审计业务模板,如在线审计工作流程、审计中间分析表、数据差异确认单、问题核实通知单、问题核实情况反馈单等审计文书模板。三是建立数字化审计问题分析模型,利用方法论研究成果,构建数字化审计问题分析模型,将业务数据与审计数据相融合,利用SQL Sever、Oracle、Excel等数据库技术及可视化技术,研究开发审计风险监测工具,固化审计模型,提高现场审计效率。
(二)优化审计项目工作流程
一是按照“流程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原则,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坚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做优做精审计项目。二是开展项目实施标准化建设,整合优化经济责任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工程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流程,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过程控制,统一审核标准,统一系统应用。三是通过对审计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自动形成审计台账,收集积累形成审计数据库,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三)创新项目现场沟通模式
一是现场审计创新中开展“立查立改”督导工作,审计过程中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对可立即整改的问题提出管理性建议,线上下达审计过程立查立改督导单,提高问题整改效率,确保问题切实整改到位。二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可根据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对比,共同分析及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审计数据准确性,加快审计现场工作效率。
三、完善审计整改管理体系
基于大数据和云分析技术,实现对所有审计问题的在线统一管理,实时动态反映审计问题整改状况,切实发挥审计的“啄木鸟”作用,全程追踪问题整改进度,促进各单位按质按时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形成审计整改管理闭环。
(一)建立审计整改验收销号平台
建设问题整改的全闭环管控工具,建立从问题入库、问题整改下发、问题整改过程监控、问题销号、成果多维分析的信息平台,切实提升电网企业系统审计问题的整改能力,健全约束机制,实现对问题整改的举一反三、推广演绎,防止重“审”轻“改”现象,全面支撑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二)构建审计问题整改管理模型
在信息化应用功能基础上,通过审计整改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构建审计问题整改模型,线上下达整改意见及标准模板,指导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完善现有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完善整改督导机制,制定审计问题整改标准,开展整改审核,督促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三)建立综合数据多维分析体系
通过对审计问题风险程度、整改效率、专业分类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从不同管理视角洞察当前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为相关专业树标杆、找差距、補短板,通过数据变化趋向研究电网企业业务发展趋势、管理规律,定位问题根源,充分发挥数据化审计在业务革新、管理提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四、建立云盘档案管理模式
审计档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料,多数需要永久性保存。为进一步加强审计档案管理,提高审计档案复用率,电网企业推行审计档案云盘管理模式,基于审计档案标准的文件夹、文档模板、权限体系、流程审批,确保审计档案质量可控。
(一)创建审计档案自动生成模式
一是利用网盘本地盘映射、WebDav、FTP等多种技术实现文件便捷上传。二是将个人审计资料、审计项目公共文档、审计工作过程文档在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储存。三是利用技术手段将日常审计、项目审计、审计整改等工作产生的审计成果,自动形成分类明晰、标准统一、便于查询和检索的数字化档案资料,提高档案整理效率。四是固化审计档案标准,明确审计资料,记录附件收集标准,提高审计档案质量,确保归档文件标准规范、进度可控。
(二)建立审计数据库
一是将审计制度、审计成果、文件模板等审计成果进行智能分类筛选,设计智能搜索工具,审计档案参考与复用价值最大化。二是设计审计成果分析报表,基于审计问题发生频率、风险程度、专业分类、整改效率等方面构造审计成果分析报表,从不同管理视角发现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辅助。
(三)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一是采取“一主两备”的审计档案存储策略,主机存储供日常使用,备份定时接收主机推送数据,进行自动存储。二是提供审计档案全寿命周期防护,从终端加密、传输防泄露到数据销毁与恢复,将各个分散的安全防护技术整合集成,实现一站式管理。三是遵循“人员绑定、强身份认证”原则,防范盗号、非授权使用等风险,严格控制并动态调整审计信息化平台使用权限,实现审计档案数据安全保障,将系统数据通过独特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实现对数据存储的安全防护。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邮政编码:250013,电子邮箱:3176843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