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玉
【摘要】: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素质,本文旨在从问题意识的概念以及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要具备问题意识等角度入手,表明问题意识对当代研究者的重要性,进而对如何培养问题意识进行论述,以期加深当代研究者对于问题意识的了解,提升当代研究者发现问题意识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重要性;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跟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现象,研究目标是探寻自然规律,所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实证性。而社会科学作为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与事物的分析,解决一定的现实及理论问题,从本质上讲,它是对已有人类社会知识从怀疑、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再到超越的研究过程,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动力就是“问题意识”,即批判精神,也就是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
问题意识即批判精神,即善于发现社会现象、已有科学研究当中的问题。引用当代学者王永斌的一句话,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就这一概念而言,问题意识有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这一句强调社会科学中问题存在的客观性,指出我们对其应予以承认,也即停留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层面。前半句特地强调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且具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的承认,在当前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重复研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问题意识”的存在一定要避免重复研究、资源浪费的现象,指导当代学者重点研究一些有待解决的且具科学价值的社会现象及事件。
其次,“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后半句强调“问题意识”不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它是一个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一个点引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论发现什么问题,最终导向的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的研究,因此,问题意识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但解决是对发现的升华与进一步深入,是一个内涵广阔的存在,并非狭义上的“解决问题”。
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从“问题意识”的概念中可以了解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是对于个体自身,即对于研究者的重要性,我们要去挖掘一些尚待解决且具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这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个体必须具备思维的深刻性与活跃性才能从社会现象、事物以及现存研究成果中发现问题,同时这也是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立性的体现,剥离原有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独自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它的难点不仅在于独自开拓一片新领域,更在于要脱离已有研究的框架,从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思维中跳脱出来,重新接受一種新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问题意识自觉性也体现了个体对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努力发现现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是每个当代研究者甚至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意识与素质。再者“问题意识”也是创新能力的体现,通常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不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规律与深层逻辑原因。所以,如果个体能发现或挖掘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那么这就是他开始创新的开端和起点,只有发现了“端倪”,寻求解决,才能推动创新。正如常人所说,一些创新功绩如果要给发明者、创新者一份,那也应该给给问题发现者一份,没有问题发现者的原始功绩,哪来的解决问题者的功绩呢?创新的能力源于问题的发现,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具备创新能力。
二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本身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原动力,堪称理论创新以及学术创新的突破口,拥有了问题意识,个体才能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新的发现,进而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它可以说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力”之一。本文旨在论述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意识”,因此必须阐明“问题意识”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蒙社会科学研究
前面阐述“问题意识”概念时已经探讨过,“问题意识”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它强调的是在自有知识理论体系下对社会现象、事物以及现存研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就此努力去积极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问题意识”就如社会科学研究的启蒙老师一般,引导研究者去发现开启社会科学研究的大门,探索社会科学研究的奥秘。
(二)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意识能很好的指导我们对不同的社会问题采取不一样的研究方法,如果不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做研究,可能事倍功半,而问题意识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确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建立在对现存的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基础上,而文献分析现存研究需要有提出问题以及科学怀疑的基本素质,“问题意识”正好契合这种素质,为文献分析提供了知识基础,也就间接对确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起到了指导作用。
(三)充当检验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工具以及分析运用材料的工具
如何判断一项社会科学研究结果是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就要用到“问题意识”,当对一个社会问题的研究完毕之后,通过把这项研究当做别人的研究来审阅,检验其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这是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最有效及最基本的方法。正所谓,说服自己是说服他人的前提,只有自己的研究经受住了自身问题意识的考验,才能真正说服别人。
(四)确保社会科学研究的完整性
问题意识可以分为: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综合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五个环节,一个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完整的问题意识,不然其就是不完整的,也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第一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是指判断社会科学研究的真伪性,其中真问题是指具备研究价值的,在研究史上空前的研究课题,而假问题则是指与真问题定义相悖的研究课题,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从发现问题环节开始,辨别问题的真假性;第二环节是问题界定,这主要是指从学科上界定一个研究课题是单学科问题还是多学科融合问题,这一环节对现有研究材料选择影响较大;第三环节是综合问题,它是指综合解决问题的要点,这需要研究者将研究课题的相关理论与对问题意识的敏感性相结合,才能进行很好的结合;第四个环节是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促进问题解决的原动力,只有用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来看待社会科学问题,才能推动其发展进步;最后一个环节是验证问题,这就回到了问题意识的第三点重要性“充当检验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工具以及分析运用材料的工具”,一项研究结束之后,必须用问题意识对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正确性。
三、培养问题意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与其匆匆忙忙钻入研究中,不如先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经验积累以及后天学习慢慢提高的,提高问题意识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提高理论基础。问题意识是有一定知识体系、理论知识门槛的,只有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才能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一切事物,对社会生活提出自己的疑问。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来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首先是研读经典,这是提高理论基础最有效的办法,现代社会很多的理论均由经典文本演化而来,研读经典相当于从源头理解理论知识,对社会科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是通过长期文本阅读的积累,提炼概括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是只有对前人的研究理论进行钻研之后才能达到的高度,而在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中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学科意识。这主要是指对待社会科学研究不能用单一的学科视角来进行考察,很多社会科学问题是多维度的,复合型的,必须要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才能科学的看待。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自身专业的学科意识和理论基础,还要拓展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意识与视野。建议学者在对自己专业的单一学科意识和视野进行提升之后,通过研读经典和以往研究成果,来寻找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只有拥有了本專业视野,再拓展多学科视野,才能对社会现象以及事物进行丰富的广度分析,这是问题意识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三)时刻保持对社会科学的好奇。这一点是在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基础之上,对个体研究者做意识层面的要求,所谓“问题意识”即是要对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与警惕,要能及时察觉到学科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新型的研究模式,对生活时刻保持好奇,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这也是问题意识的精神支撑。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出现了许多重复研究、资源浪费的问题,学者、研究者们只有时刻把问题意识装进口袋,才能真正对社会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引领学科研究不断进步。希望社会科学的后继者能不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从既有模式中提出疑问,进而解决问题,推动学术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永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N].光明日报.2005.04.05
[2]刘普:关于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3)
[3]郗戈:“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意识[J].学术研究.2012(4)
[4]安文华: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追寻[J].甘肃社会科学.2012(4)
[5]叶继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自议[J].学术界.2009(2)
[6]易杰雄: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5(3)
[7]刘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1)
[8]吴兆雪,江宏春: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