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曦
摘要:对于现代教育,笔者结合切身体会从浅层次上挖掘出几点问题,并进行了反复地思索从而得出结论。一,教师待遇的不公导致教育人才的流失;二,家庭教育的落后;三,情商意志力的缺失;四,人们对于考试的非客观认识;五,素质教育给人造成误解。
关键词:教师;家庭教育;智商与情商;考试;素质教育
一、教师待遇的不公导致教育人才的流失
一提到教师,心中总是会涌出一股暖流,教师可以说是一个凭良心的职业,有很多教师是凭借着一股理想奋斗在这个行业的一线。然而现在教师的待遇却严重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体现在公立学校教师和培训机构教师的薪水上。一个培训机构教师拿的日薪甚至可能跟一个公立学校教师的月薪差不多,于是,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优秀的教师“用脚做出选择”,导致了学校里的优秀教育人才大量流失。教师也是人,虽然神圣但终究还是要赚钱养家糊口。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说到社会地位,近两年不断传出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从笔者就读高中某教师体罚学生到近期北京某高校教师贪污腐败等等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所以笔者强烈呼吁应大幅提高教师队伍的进入门槛,设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实行淘汰制,进而大幅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只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才会新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走进教育行业,进行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这样教育才能进步。
二、家庭教育的落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不负责任的父母只管生养不管教育,不能以身作则,只想把孩子当作炫耀的资本。家庭教育是个细致活,做为家长不应一味的要求学校一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更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只有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才能够教育出一个能够成人的孩子。在教师一视同仁的前提下,却教出了千差万别的学生,这差别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别。
其次我想反思一下现在的性教育。前不久当小学二年级性教育课本中出现受精卵等相关知识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气的大叫:“太色情了!尺度太大了!”。不知为何,现在有些人真的喜欢把无知当纯洁。
性教育是什么?绝对不是教你任何性行为。而是教你正确地认知生理现象,生理卫生,生理保健以及我保护。生理知识也是知识,可我们的眼前一片荒芜。欲望是可耻的,谈论性是变态的,满大街的人流广告却没见几人倡导避孕。有些家长认为这些东西孩子长大就会逐渐懂了,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挑出来讲,但是,坏人不会等孩子长大。有多少留守儿童被熟人强奸却不自知,直到自己长大回首泪流满面,在心里留下永远的创伤。借着“叔叔(阿姨)好喜欢你呢。”这句话就肆无忌惮地跟孩子进行接触,丝毫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为什么不就让他们大大方方的学习怎样保护自己呢?
人类对性的好奇是天生的,在现今时代,我们已经很难完全阻止孩子对性的探索。可他们怎样探索,学到什么,最后怎样去实践却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能够干预和必须干预的事。如果教师和家长是缺位的,那各种不良信息将会防不胜防、无孔不入,最终让孩子有一个错误的性观念。
三、情商意志力的缺失
不得不承认,在有些情况下,某些教育方式缺少对人性的关照,鼓励强者,不同情弱者,使得大部分在成绩上失败者自卑,带着潜意识里的自卑过一辈子。
这一点可以从无数因“压力”而跳楼,或者用其他极端方式放弃自己生命的学子的身上窥出端倪。笔者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其次就是爱惜自己的灵魂,不喜欢的事如果并非非做不可是可以放弃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让笔者今天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有考试不及格就大打出手的,有孩子稍一违背自己的心意就恶言相向的,美其名曰:“你得到的和你付出的成正比。”那么试问,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难道不应该出自于爱吗?因为爱,所以才希望你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因为爱,所以希望你以后不必过跟自己一样的苦日子,那又是什么歪曲了我们原本的目的呢?
四、人们对于考试的非客观认识
从小到大,“成绩排名”这四个字就围绕在耳边,别人家的孩子考了前三名,自己考了第十三名,于是别人家的孩子注定是要比自己厲害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一个人,一天不学会把重心移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天不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就一天不会找到真正的宁静、快乐和安全感。而我们的所谓的“成绩排名”只会从小就教小孩子和周围人比较,给小孩子一个印象:好像只有通过跟他人比较,一个人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这样下来的话,小孩子永远也学不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节课: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有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一个人要做的,只不过是尽自己的力把自己的这条路走好。
古人说,人生三大不幸:出生豪门、少年得志和飞来横财。而在某一阶段“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就撞到第二条,可能真不是件好事。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其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世间许多事从来都如此,当我们执着追寻它的意义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学习是因为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考试成绩单上更靠前的排名,我们读书是为了将自己变成更有底蕴的人、让优雅体现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而不是为了让书籍成为我们炫耀的资本。
高考残酷吗?五岁没买到的玩具,十五岁没追到的女孩儿,二十五岁丢掉的工作,三十五岁失败的投资,四十五岁突发疾病的至亲,五十五岁自己积劳成疾查知绝症,你说这里哪个比哪个残酷?其实残不残酷并不完全取决于事态的严重程度,而是取决于在那个时刻下,这件事是否能够对一个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人在不同阶段追求的东西不同,心态也不同,因此很多事回头看时都觉得不叫事儿。但你不得不承认,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就是觉得失去了全世界,更何况是被很多人称为“人生转折点”的高考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我们大多数稚气未脱的青少年来说,我们是通过高考第一次被动接受了社会阶层的定位检验,是一次体验到阶层差距的成人洗礼。
五、素质教育给人造成误解
素质教育最早提出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主要是两点:减负和寓教于乐。这确实会让很多人觉得学习可以很轻松。学习可以是快乐的,可以是有趣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都不可能是轻轻松松就能学好的。
此外,对于“素质教育是否对穷人不公平”这个问题,笔者思考许久也未能得出答案。说“教育是为了打破阶级固化的存在”,这句话诚然是对的,然而,也有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富二代小少爷一毕业就继承了富足的家业,而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人却只能去当他的职工。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却很合理。同理,“素质教育”也是这样,试想,你如何让一个家庭本不宽裕的学子去坐在钢琴旁边优雅的弹琴呢?可能,这世上本就没有“公平”二字,只要我们无怨无悔,只要我们没有辜负自己对自己的期待,那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