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优化研究

2019-09-10 07:22张瑞荣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快速路主干道交叉口

张瑞荣

摘要:研究城市道路交叉口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结合道路建设,提出道路交叉口优化初步方案。

关键词:道路交叉口;解决方案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问题及优化初步方案

(一)现状问题

根据调查,榆林市核心城区受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和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道路交叉口用地局促,车道布置不合理,渠化不足,而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部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对已有的道路网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交叉口交通问题突出体现在路网布局、道路设施、道路交通管理、用地布局四个方面。由此引发的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集中的暴露在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上,引发了诸多的现实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道路网布局不合理

目前榆林的交通出行均集中在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域,导致老城区交通拥堵。西沙、东沙老城区内部以及出入老城区范围的交通量占据各类出行的绝对比重,导致老城路网成为系统的瓶颈。此外,榆林市跨榆溪河发展的城市发展策略对过河交通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城市过河通道仅有上北环路桥、迎宾路桥、人民路桥、榆阳路桥、长城路桥、富康路桥、朝阳桥等,过河通道有限、容量不足、间距过大造成现有桥梁交通压力过大。同时,桥梁两侧接线节点大多以平面交叉口为主,通行能力不足,导致这些节点的拥堵,且呈现出全日高峰的恶化趋势。

2、道路设施不足

从市区道路供应总量看,目前全市道路总长度为186公里,主要集中在南郊、高新区等新开发区域,东沙及西沙老城区内道路设施略显不足。

市区道路系统中缺乏快速路,由于目前榆林城区规模相对较小,居民日常活动主要集中在东沙及西沙的老城区,快速路的需求尚不显著,但随着未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出行距离不断增长,快速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快速路系统的缺失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各级城市道路的供应量离国标均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支路的供应十分有限,道路交通主要集中在城市干路上,缺乏提供交通微循环的支路系统,导致城市干道拥堵严重。

最后,路网中断头路、错位交叉口较多。直接造成了路网循环的不通畅,掉头交通对道路影响较大。网络不畅也不利于交通组织,降低了交叉节点的通行能力。

3、道路交通管理薄弱

道路秩序的维护与居民出行习惯密切相关,榆林市在城市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出行的习惯对道路有序化改造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看,尚未建立一整套标准规范机动车驾驶员、过街行人、非机动车出行者等道路使用主体。主要体现在:交叉口进出口道渠化不足、信号灯布置不够合理、交叉口机动车道转弯半径过小、摩托车与机动车混行严重,缺乏相应分流设施等。

4、城市用地布局矛盾

由于历史原因,榆林市核心区建设用地布局局部不尽合理,尤其是东沙、西沙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用地紧张。主要干道沿街建筑密集,增加了道路改造的难度和成本,对未来道路设施的改造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地块开口不合理,对相邻路段的车流影响大;同时,部分地块开口距离交叉口过近,交织段过短,对交叉口节点的影响大。如布置于主干道上的学校、商场、文化中心的进出口通道。

(二)道路交叉口优化初步方案

道路网络的节点是交通流汇集、交错、分散的矛盾集中之处,是交通的瓶颈之所在,是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道路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榆林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节点包括立体交叉口和平面交叉口两类,通过明确交叉口的类型及规划原则,初步确定城区道路交叉口方案。

1、平面交叉口规划

改变过去交叉口的道路设计(构造设计)与交通设计分开做的传统方法,应把两部分设计揉合在一起考虑。以各交叉口不同的功能要求作为决定节点型式及设计标准的主要依据。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型式及其用地范围。

要求如下:

(1)进口道规划红线展宽要求

由于车流在平面交叉口冲突点多,受行人、非机动车的干扰较大,其通行能力必然大大低于路段,形成道路网的瓶颈。因此必须拓宽交叉口。出于对榆林城区道路交通长远发展和充分发挥道路网的整体效率的考虑,要求增加新建平面交叉口进口道规划红线的宽度(建议取上限值)。

(2)交叉口渠化要求

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必需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

(3)交叉口形态要求

新建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不得出现超过四个进口道的多路交叉口、畸形交叉口;斜交交叉口的交角不得小于45°。

(4)体现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

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应贯彻“公交优先”的方针,综合考虑公交专用道和站點设置、行人过街要求,以方便乘客换乘和行人过街,并减少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同时应妥善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方便残疾人及行动不便者过街。

2、立体交叉口规划

榆林中心城区立交规划的具体目标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依托,在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流量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立交系统的布局;按照立交的位置、交通功能,确定基本立交型式;从城市用地的角度,为城市今后的立交建设留有余地。

(1)布局原则

原则1:快速路系统为保证车流的连续性,要求其全线与相交道路均设置立交,具体如下:

·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应设枢纽互通式立交。

·I类主干道作为对快速路系统的补充,要求其与快速路相交也要设互通式立交。

·快速路与II类主干道相交,根据需要设置立交,但并非一定要“枢纽互通”,可根据整个路网交通运行组织方案,修建那些必需的转向匝道,其余方向交通可利用地面交叉口通行。

原则2:I类主干道与II类主干道相交,根据需求设一般互通立交或平面交叉。

原则3:II类主干道间相交,原则上不设置立交。

(2)立体交叉口规划

根据以上立交规划原则,针对不同等级道路节点特征,结合城市交通流分布特征,规划榆林市中心城区内设立交节点63个,其中枢纽互通立交9个、一般互通立交48个、分离式立交11个。如下图1所示。

本次研究通过对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对道路平面交叉口及立体交叉口的规划方案。探索了榆林市的综合交通状况,旨在为榆林市今后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快速路主干道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与评估
基于Web的城市交叉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城市快速路瓶颈区可变限速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河南大学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修村中主干道:村民感动,村委反思
“主路型”快速路与周边道路的交通衔接模式研究
基于山地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特性分析
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主干道绿化景观综合分析
城市道路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研究
大城市快速路规划与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交叉口的信号优化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