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摘 要:中国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强烈的感染力。其不仅是字词句的巧妙搭配安排,还寄托着诗人的强烈感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文字的魅力,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时代飞速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社会各界普遍看到了这种情况,对文化传承日益看重,古诗词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这种潮流,努力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以下就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古诗词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属于其中的重点。由于时代的变迁,相对白话文来说,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情况下成为学习的一个难点。但以上已经提到,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其本质在于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不仅是为了让他们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能够由此而树立起健全的道德品格,有意愿、有能力把中国文化一直传承、发扬下去。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上积极创新、探索,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核心文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放在古诗词的学习上也是比较适用的。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才能在大体上把握住诗人的心境,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而且,诵读还能让学生的积累充实起来,培养起他们的文学艺术鉴赏水平,增进对古诗词的兴趣。在具体的诵读内容上,可以从教材中的内容出发,适当发散,比如与所学内容同一作者、同一主题或类似感情基调的,都可以作为诵读对象。另外,诵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节奏,带着感情,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黄鹤楼》,诗人通过对黄鹤楼及周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愁思。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生活经历不够丰富,也缺乏对人生进行深入的哲理性思考。所以他们在学习时,可能搞不明白诗人的愁思从何而来,如果诵读时仅是浅尝辄止,这个问题就会一直留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教师可以首先带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然后学生自己进行反复的诵读,找到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所蕴含的那茫然的空幻感。
二、介绍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古诗词一般都是诗人的有感而发,与其所处时代、个人经历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古诗词的一个特点是语言高度凝练,学生想要比较准确的把握,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尽量详细的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信息、诗人经历、创作目的等。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透彻,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往往包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健全的人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享,效果会更好。
例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体现了诗人对底层穷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强烈不满。学生在学习该首诗时,一般比较容易把握住诗人流露出的感情,但因为时代不同,也会出现疑惑。比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唐代商品交易可以用丝织品代理货币,而且官方购买货物会极大抬高丝织品的价值,这种情况下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抵充千余斤炭钱,实际上无异于抢劫。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并不掌握,在理解时就会出现问题,不明白诗人写这两句的意义何在,需要教师介绍给他们。
三、结合实际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古诗词来源于诗人的实际生活,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凝练的文学艺术表达。某些情况下读者也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形成类似的感悟。换句话说,将古诗词知识与个人生活感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更清晰的印证,所学知识也才能真正灵活地运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甚至乐于参与到古诗词的创作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各种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沉浸到这些场景之中,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世界。
例如,学习《钱塘湖春行》。该诗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名篇,通过凝练、生动的笔触,把西湖春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春季外出游玩的场景,通过自己的经历在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对春景的印象,然后对照诗词,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人高超的文字运用能力。或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现实中的西湖春景,同样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以上两种方式,能让学生意识到西湖春景本身其实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钱塘湖春行》就像一幅画卷,是把景色完美地落到了纸上。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大表现形式,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学价值。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背诵,或把每个字拿出来用白话解释就可以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古诗词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让他们能够爱上古诗词、会读古诗词,古诗词教学才算达到了目的。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同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师生共同努力,让初中古诗词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黄晓慧. 初中古詩词教学解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李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D].河南科技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