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辉
摘 要:全国多省范围内施行新高考3+3政策以来,物理选考学生人数相比于曾经的“3+理综”模式大幅度锐减。目前的录取政策中,大多数高校和理工类专业并没有将物理设为必考科目,即高考非选考物理也可报相关理工类专业。2020年山东省将迎来首次新高考,这意味着将有几十万非选考物理的山东籍考生将进入到理工类专业当中,对我省高校乃至兄弟省份高校的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难度。在这种大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开设前增设“物理预修课程”将极为必要,预修课程可以作为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衔接桥梁,克服非选考物理的考生物理知识欠缺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提升理工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大学物理;预修课程
2014 年 8 月 29 日,由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此次會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肯定了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考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同还是指出了目前高考政策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发挥高考对教育的指向作用,上海市和浙江省率先作为试点区,开展了新高考改革的探索工作,实施对象为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并于2017年夏季完成了首次新高考试点工作。此后,第二批次新高考试点地区也逐一上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于2017年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也开展了新高考改革,实施对象为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因而这四个试点省市即将于明年2020年迎来首次新高考。
一、新高考主要特点
自1999年高考改革以来,我国高考经历了“3+X”模式、“3+文综/理综”模式,山东省曾有“3+文综/理综+1”模式,而这次的新高考采用了“3+3”模式,即除学业水平考试(即会考、学考)以外,语数外三科为高考必考科目,理、化、生、政、史、地、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学生从七门选考科目中任选三门参加高考,即我们所称的“选考”,并以标准分而非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至此,新高考试点地区的高中生告别了文理科一刀切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可以自由选科组合参加高考。从山东省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通常于高一下学期便进行选科意愿摸查,再于期末进行选科,意味着到了高二学生即不再学习非选课程。
二、新高考暴露出的问题及对物理学科的影响
以浙江省为例,若从随机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选考物理的比例应约为42.86%,但2017届高考生中选考物理的考生仅占比36%,甚至到了2018年高考这个数字下降到了30%,低于技术科目选考比例32.4%,选考物理俨然成为人数比例最低值。而类似地,在上海市这一情况也不乐观,2017年上海市高考物理选考人数不足2万人[1],仅仅高于政治选考人数,选考比例排倒数第二。一时之间这一现象激起全国范围内教育界、物理学界的讨论热潮,“物理遇冷”“弃物理”的说法在互联网上甚嚣尘上。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对我国科学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担忧,认为现行的新高考模式势必对物理学科产生消极影响。
三、物理学的地位和大学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中流砥柱,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物理学是一切人类科技文明的力量源泉和科学保证,物理学总是以颠覆性的大发展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进步,任何人类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必有物理学作为理论依据。正是有了热力学定律的晚上,人类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蒸汽时代;正是由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统一论,人类才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正是由于半导体、晶体管的突破,人类才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了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今天,我们仍然呼唤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突破与发展。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对于很多应用型大学来讲,大多理工类专业例如建筑、土木、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等都对物理学有着极高的依赖性,涉及到了物理学中的力、热、光、电磁学等范畴。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即是立足于涉海方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中船舶、船电、轮机、航海等专业课程都需要大学物理作为先修课程。通常在多数高校,大学物理及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都在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上学期开设,学生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基本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这位接下来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奠定基础。
四、新高考对山东省内高校物理教学的影响
山东省即将于明年2020年迎来首次新高考,这批2017级高中生中将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选考物理,但根据我省高校招生政策来看,越是层次高、分数高的重点大学或热门专业对物理的要求越高,而其它高校的大多数普通理工专业为了满足招生人数,通常对选考物理做出了让步,即不选考物理也能报考该专业,这也将是大多数高校和理工专业将要面临的问题。由于高校招生都存在地域优势,因而我省高校即将会受到本次新高考的强烈影响。
未选考物理的考生,通常只学了力学、电学等基础内容,即便学过相应章节,其难度要求上也低很多,也就更别提未学过的章节,诸如动量、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振动和波动、光学[2]等。因而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学习大学物理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众多困难阻碍。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也不利于专业内部的统一管理,甚至会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五、关于增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的建议
鉴于上述分析,各理工类高校应当尽早增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实施对象应为未选考物理的考生,开设学期应为大一上学期,这也为了之后的大学物理课程做了铺垫和预备。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一)各高校应从政策上进行顶层设计
建议各高校由教务处或教学办公室牵头,由各学院或教学院部依照本学院开设的专业特点,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大学物理预修课程,设置学分和适用说明,对其适用人群带有强制性,即未选物理考生必修该课程。
(二)各高校物理教学团队及时跟进
建议各高校大学物理教师或物理教研室应提前做好预备工作,首先要编写大学物理预修课程教材,其内容和难度以高中阶段的动量、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振动和波动、光学、原子物理为参照,编制配套PPT等多媒体素材以及练习题集,尽可能多得运用网络教学技术,集体集中备课,做好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衔接工作。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
从根本上说,未选考物理的考生对物理学科或多或少有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因而在开展大学物理预修课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第一角色的作用[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培养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六、结语
增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实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应急举措,由目前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新高考仍将维持,这就意味着“物理遇冷”“物理断层”的现象仍将持续。我们应当辩证分析、统筹兼顾,积极发挥大学物理预修课程的衔接作用、桥梁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理工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轩梦娇.高考模式的变化对物理选考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 施建青.新高考背景下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开设及其教学资源建设[J].物理与工程,Vol.29 No.5,2019.
[3] 王宪斌.基于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先导课”的应用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