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
摘 要: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日常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根据每个同学性格的差异,在小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拥有舒心的学习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更密切。通过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积极配合参与到教育当中。全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培养,让老师、同学和家长都能相互配合,提升学生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素质。这也是身为班主任的责任。也可以看出,对于班主任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引文: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在平时的工作中和班级的管理中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不光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效的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少走弯路,同时也积极协调家长,让家长针对孩子学校的表现,共同对孩子进行管理,让学生在正常良好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更要掌握一门良好的沟通艺术,并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本文进行探讨班主任沟通艺术重要性和如果使用沟通艺术。
一、师生之间培养真挚的感情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和认知上的障碍,自制能力较差,不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优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想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融入自己的真情,让师生一条心,学生在参与班集体活动时,才能积极的配合管理。小学生的内心十分丰富的,而且性格迥异,班主任通过慢慢的沟通就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使管理更高效。应该多鼓励学生,多帮助学生,不打压学生,有不良的沟通时,及时通过课下来进行沟通,多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对合理化建议进行改进实施,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培养集体荣誉感,将班级的管理循序渐,创造和谐的气氛也让班主任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打成一片。也是有效帮助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细心地呵护,才能得到真心回报。
二、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应试教育以深入人心,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思维下,一些老师喜欢用学习成绩和能力作为评判学生的准则,使一些班主任,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更多的关注,而对于成绩略差的学生不太放在心上。使得学生之间心理发生变化,一些落后的学生很难找到自信,自暴自弃而使成绩下降,对学习和老师也产生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在这种时候需要班主任出面调解,采用沟通的技巧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帮助同时纠正自己,和学生好好讲交流,也不要忘记鼓励和奖励,让学生在学习和其他学校生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重新树立信心,挖掘这些同学的潜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价值和成就感,与此同时,无论是学习上的帮助,和平时的校园生活都该抱有积极鼓励友好的态度。真正的让学生感觉被平等对待。
三、小学班主任要树立班级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的同时要树立班级的竞争机制,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有公平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沟通对学生班级表现和学习成绩进行沟通,通过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班级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课表现不是很好,通过和成绩优异的学生沟通,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带动这位成绩落后的同学,并帮助这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位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提升,并热爱学习,也调动了这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让人也十分欣慰。同时,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是对所学习知识运用。帮助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
四、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想要有效的管理好小学班级,班主任也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为了孩子的有个健康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一些家长在家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也不主动和班主任沟通,一些家长对班级管理也并不重视。使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所以,必须由班主任进行主动沟通,让家长减少对孩子太过于溺爱的情况,同时通过三方的努力和沟通,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心,有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 也是培养一个优秀学生要点之一。让学生有独立成长的人格,也是教师和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管理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沟通,让班级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沟通艺术同时也为班集体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沟通艺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不断探索,相信在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的成绩,和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也是为我们祖国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让教师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赵忠媛.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人文之友,2019,(14):236.
[2]陈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探究[J].速读(中旬),2019,(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