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琴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个公民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开端,就更应该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要从学生刚刚步入课堂就纠正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教学策略
九年制义务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这种“参与式”学习即指学习者本身对知识强烈的爱好。学习者随着自身不断成长而产生困惑,因而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起参与探求相关知识,并从中不断自我完善,消除困惑。加强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数学教学的不断进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较为普遍的是,很多教师由浅入深地提问,将学生引到自己預先设定的圈内。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学,怎样学、充满疑惑,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性,缺少方法,所以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参与程度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形成一定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数学活动,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入手,进行分析:
一、改变学生心理,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保障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学生和教师应当相互亲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然而小学生和教师是不同时代的人,有的甚至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难免会有心理障碍,学生因而产生“畏惧”感。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首先要创设学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学生良好的心理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和动机,不仅可以缓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创设密不可分,良好的心理气氛是学生学习的保障,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推动力。
二、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师应该接近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教育。要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目前小学教学采用学科授课制。以班级为单位,可操作性强,但是学生过多,给因材施教带来一定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因材施教呢?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不同学生不同个性,学生个性特点对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对于课堂提问,新旧知识的衔接、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一般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方法,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熟练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练习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时调整,能力强的给予引申练习,能力中等的给予变式练习,能力差的给予基本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3.设计作业分层
作业是检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分层设计。作业可分为A、B、C。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培养一定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玉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思考[1],教育教学研究。2011(30):133
[2]王利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f71,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46
[3]粱和军,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策略Ⅲ,小作家选刊,2011(07):281
[4]王成,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兀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