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玮
摘 要: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我国2011年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是增强学生探究、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通过对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示例,探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之法,丰富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数学美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92-02
1.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四基、数学能力、理性精神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分析,确立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黄金分割,通过折叠黄金矩形活动,加深对黄金分割的认识。
(2)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感悟到“数学奇”、“数学美”。
2.教学重点:
了解黄金分割,加深对黄金分割的认识。
3.教学难点:
理解折叠黄金矩形的根据、方法和目的。
4.教学方式:
探究发现法、协作交流式、启发式、研究性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折纸
5.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发现美
教师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引出课题。
按如下程序进行:
问题1:介绍黄金分割定义:点B把线段AC分成两部分,如果BC:AB=AB:AC,那么称线段AC被点B黄金分割,点B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B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值为 ,近似记作0.618)
(2)新课学习
活动一、动手实践探索美
问题1:认识黄金矩形。
给出学生黄金矩形的定义:宽与长的比是黄金分割,即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黄金矩形给我们以协调、均匀的美感。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建筑,为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都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黄金矩形在艺术上和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巴台农神庙,各国国旗,生活中常用纸张等等近似黄金矩形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直观上感受黄金矩形的美感。
师:如此美妙的图形,我们如何能不借助工具来获得它呢?
生:尺规作图、折叠……
师:如果进行折叠的话,对照黄金比我们怎样来构造黄金比呢?近似值0.618不方便构造,所以对照 我们如何利用矩形纸张折叠黄金矩形呢?假设矩形宽MN=2,对应黄金比的哪个数呢?我们 又该如何构造1和 。
问题2:折叠黄金矩形
折叠黄金矩形有以下四步,完成括号内容.
第一步:在一张矩形的纸片上的一端,利用图2的方法折出一个 正 方形,然后把纸片展开.
第二步:如图3,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两个相等的矩形,再把纸展平.
第三步:折出内侧矩形的对角线AB,把它折到图4中所示的AD处.
第四步:展平纸片,按照所得的D点折出DE,矩形BCDE就是黄金矩形(图5),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折纸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活跃起来,感到数学有趣、有用、有奥妙,获得成功的愉悦,这些对于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问题3:证明折叠出的矩形是黄金矩形
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折完之后再让他们试着运用矩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验证折出的就是黄金矩形,通过质疑、验证、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分析、辨别和判断能力。越来越相信自己,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活动二、学以致用应用美
问题:母亲节当天,小明想给妈妈买一双高跟鞋,妈妈的身高是1.60米,下身长度为0.96米,小明大约应该给妈妈买多高的高跟鞋才会显得妈媽身材比例匀称,充满美感呢?(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师:怎样就能使妈妈身材比例匀称,充满美感呢?
生:符合黄金比例……
师:利用黄金比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列方程……
引导学生除关心学习外,更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
活动三、欣赏拓展感悟美
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增长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悟数学的无穷魅力,产生一种“数学奇”,“数学美”的感受,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着的巨大人文内涵。
(3)小结提炼
课堂小结收获美
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
你对哪些领域更感兴趣?
请你与大家共分享!
生1:认识了黄金分割和黄金矩形
生2:会折黄金矩形,会验算黄金比
生3:知道了大千世界中与黄金分割有关的知识
……
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眸课堂,总结收获。
(4)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延伸美
问题1:上网搜索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或故事,看看黄金分割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问题2:制作宽为15cm的黄金矩形贺卡。写下你的祝福,送给你的父母、师长或者友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