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圆
摘 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长决不应该是学校一己之任。笔者结合自己在家校沟通、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从相关知识的学习、教育观念的澄清、班级特色小课程、“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面分享自己的经验,探索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观念 双向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1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强调,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还建议,将家庭教育工作提前到大学和婚前阶段。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每一名教师都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助推者,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不可忽视。遵循家校共育的步伐,我自己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也实践着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1.“准备好”自己:自我充电,进行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会,还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等,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王东华的《发现母亲》、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等都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利用业余时间,我自学并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多次参加淄博市举办的心理培训班,聆听了多场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知识讲座。岳晓东博士的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讲座、临淄区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山东大学徐兰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彩实用的家庭教育技巧。我想,只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才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去指导和帮助家长。
2.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家庭教育观念的澄清
我所处的学校是一所乡镇民族学校,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趋于匮乏,教育方法多是简单粗暴。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与自己没有关系了,一切仰仗老师的学校教育。为此,我会利用每学期开学班会的时机,跟家长谈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概念及必要性:家庭是教育后一代的重要阵地。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统一教育影响,才能使儿童、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获得发展。并且,时代在前进,观念在变化,按照现在的观念,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还包括家长的自我成长,鼓励家长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澄清了“教育是老师的事”和“家庭教育就是老子教训小子”的错误观念,方能讓家庭教育走上一个科学的起点。
3.家长会也可以是“家教”会:开设班级特色小课程
针对家庭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定期进行家庭教育主题课。这个主要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自己开设对本班级有针对性的课题,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比如在初一年级时,针对孩子小学升初中不适应的问题,开设《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针对父亲教育缺失,开设《储蓄父爱》,针对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教育孩子的问题,设计《用零碎的时间教育孩子》,还有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迷恋上网、电视、小说,我便开始备课《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课程的开设解答了很多家长的困惑,家长们大都表示学有所获并且愿意在生活中尝试改变。
4.学科特色来助力:利用好思品课堂,实现双向沟通
除了是班主任,我还是一名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学科主题当中本身就涉及了诸多“家庭”的话题,比如《家,温馨的港湾》、《学会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代沟”问题等,我会充分利用这些课题,搜集学生的真实资源,发动家长参与课堂,或者课堂上现身说法,又或者通过语音、视频的方式,实现与孩子在课堂上的双向沟通,在课堂氛围下,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孩子化解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帮助家长减少家庭教育的阻力。
5.“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班主任要主动抽空家访,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们,向他们强调家庭教育的意义和责任,并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请“榜样家长”谈认识和做法,使他们受到启示。同时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那些因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特殊家庭的家长,更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在课余时间,请他们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对话、交流,给予其指导。
真正面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毕竟有限,在互联网+的时代,我利用家长微信群、QQ空间等,向家长推送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网站和书籍,在群里交流困惑和经验,也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也有限,有的家长反映出想要请教专业人士的需求,于是我便利用一些“请进来”的机会,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界专业人士的讲座中,比如翟召博先生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临沂罗西小学的邵泽山、专业心理咨询师李丽老师的讲座等,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推介家庭教育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们都反应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很多的教育效果通常需要两者的合力方可达成。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更多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史行.高校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园,2013(9)
[2]黄刚.家校协同,凝聚教育正能量[J].教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