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9-10 23:55杨枝崇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问题意识初中历史

杨枝崇

摘 要:受我国教育改革的干扰,提出教学时既应当提升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教育,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针对初中的历史教学,教师的工作也所有改变,既要传授学生历史进程知识,重要是要锻炼学生的问题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针对我国初中历史授课的问题开展,并就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途径

在教育改革后,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要帮助学生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要求,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问题思想的教育要进行加强,对学生课堂中的积极性要不断加强,转变教学主体,加快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目前我国教学的主体仍是教师为多,学生学习时较为被动,这种做法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没有帮助,而且无法锻炼提升创新技能和學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本文针对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第一,受之前应试教育的干扰,当下我国较多教师的教育思想依旧较为传统,把学生重要学科的教育及成绩的提升做为教学重点,所以很多老师会不重视类似历史种类的学科,这种做法既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同时无法推进爱国情感和历史知识的教育。第二,受学校和家庭教育思想相互冲突的干扰,致使学生的学习思想较为繁杂,既干扰了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进而减慢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加强。第三,教师们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偏向使用课堂单独授课的方法,对使用先进教课工具并不感冒,只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授课,却不进行知识延伸,这种方法会仅让学生明白了基础的历史知识,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其爱国思想和历史理念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

2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导,一个老师讲课,几十名学生听课,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忘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并且这样的模式也抑制了学生自身的成长,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发散性学习思维的形成。因此,相对滞后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仅局限于传递课本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效甚微。另一方面,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种严重挫伤,乏善可陈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枯燥无味,学生们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习兴趣低下,班级内甚至整个学校的历史课程学习氛围都将面临严重的危机。真正的历史不应该是枯燥刻板的时间轴与历史人物,而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人看待历史的角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要善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力。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更新教学思维,坚持生本原则,创新教学方式,从教学角度培养学生的多维度的思维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逐渐形成自己对于历史知识的独特看法,为学生未来各个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3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健全,在今天看来与快速发展的教学事业理念对比显得相对滞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密集的课程设置或者是松散的课程设置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疲于应对不合理的课程也会导致厌烦情绪和学习低效情况的出现,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途径

1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

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时要帮助学生对历史学习有对的思想,引导学生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加强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教课改革针对初中历史要求,教师要加强个人能力的锻炼,树立带头作用,为了锻炼学生问题思想的养成,同时增长自身教学技能,要把终身学习定为奋斗目标之一。且在教学时要锻炼学生善于寻找、提出疑惑的能力,并根据自主学习思考来解决困难。进而帮助学生在浏览历史中进行反思,学习历史中留下来的优秀内容。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一,假如学生在压抑中开展学习,既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观心态,其能力提升也会受到干扰,固然为了锻炼学生的问题思想,加强多方面能力的锻炼,教师在授课时要创造出相对轻松的课堂。第二,为了学生能够敢于表达个人的想法和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教师需要努力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这种关系的形成,可以提高学生敢于提问的自信,更能锻炼学生创新技能。第三,教师需要教育学生不盲目跟风,看历史要站在批判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于官方的内容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对学习的效率有改善。例如:在开展隋朝历史章节的教学中,讲授完教材内容后可以对相关内容展开适度的延伸,根据欣赏隋朝大运河的相关资料、照片后,提问学生开通大运河的利弊等问题。让学生依照教材内容和课下的学习讨论,最后得出问题的结果。教师在其中加以辅助,锻炼学生的问题思想和多方面能力的增强。

3设置障碍和疑惑引导学生

成果看法的教育既要让老师在课堂中开设轻松的环境,在授课时也要布置种种困难及疑惑,以此来疏导学生从寻找到解决问题。第一,在学习新学问前,学生的好奇心会很大,假如历史老师在上课前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在下阶段的接受新知识时会事半功倍,进而学生也有较大的学习乐趣,学生在后期学习中,跟着历史老师的思路逐步寻找困难、解答困难。第二,教师要多留给学生时间,使其自主思考,发现困难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践,去解决,就算最后不能解决问题,也能在与师生的探究讨论中,解答这个困难。根据这种方法,学生可以使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以改善,同时锻炼学生的问题思想。例如:在开展隋朝开创科举制章节的教学时,历史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疑问,进行抛砖引玉,问一些有关科举制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帮助构建自己的看法,老师在对教材内容教学中,学生将会带着教师之前的疑问来听课,这样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是锻炼了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学生可以依照科举制的实施对之前手持选官权的官员有何干扰这个想法,开展思考及与同学之间探讨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方法既对学生的学生效率有改善,同时锻炼了学生问题意识。

4训练学生的提问技巧

在授课时锻炼学生们对问题意识,历史教师要耐心教育学生,在对学生提问技巧方面进行加强。首先,学生可以模仿教室在上课中提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重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清楚学习的重点,能够抓住重点。提示学生的核心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结合历史 学习的特殊性。给学生们不同的提问方式,例如:逆向思维法、批判法之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去探讨研究历史,从而高效率地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在授课时锻炼学生们对问题意识,教师要在对学生提问技巧方面进行加强。第一,老师疏导学生从平时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寻找问题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面对任何章节的学习内容学习都能准确地找到发现并提出重难点问题,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有所改善。第二,历史教师在授课时要与历史的独特性质相连接,汇总出多个寻找问题的方法。例如:批判态度的方法、思想转换的方法等可以教会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来看待历史,进而喜欢历史,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彦华.试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6(5):67.

[2] 陈文修,陈成国.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华少年,2017(8):50.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问题意识初中历史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