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华 罗乐
【摘要】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渠道,提供实时反馈和帮助的重要工具,但是,地方院校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还需要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还需深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新型学习环境,并从地方院校外语教学特殊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的制度设计,完善网络平台资源和硬件设施,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完善具有激励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外语教学;技术驱动
【作者简介】蒋云华(1966.03-),男,汉族,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教师教育、二语习得;罗乐(1980.10-),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语言学、少数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改项目《云南地州本科院校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研究》课题代号2015GY003及曲靖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大数据时代地方院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课题代号2016JY003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地方院校外语教育工作来讲,互联网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教学理念、思维模式、教学方式上的“+”,其深远意义在于让互联网与英语教育教学之间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教与学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形态。地方院校外语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引发的外语教育、教学变革和发展规律,需要加快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院校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学理念、方法应该随网络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变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主动回应时代问题的教学实践才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良性发展,从而提升外语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行系统的、前瞻性的制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外语教育改革的整体设计,深化外语教学综合改革。这将有利于地方院校外语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地方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结合,不再是一个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如何推进、如何优化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的特殊教学生态环境出发,探索“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互联网 +”外语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
1.“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阻碍教学内容的创新。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在地方院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堂,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表现出“应试”的明显特征。师生紧紧围绕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开展教与学。学生最大学习动机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上岗就业相关考试。社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获得的证书作为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教师之間以及学生之间无形中都表现为一种考试成绩的“竞争性”关系。这种竞争性关系不利于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不利于学生静下心阅读更多优秀经典书籍,思考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在外语教学中,真正基于输入的输出并不是简单枯燥的模仿,也不是机械无意义的形式产出,而是创造性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以意义表达为导向的“言语思维”活动,涉及运用外语的形式和概念进行概括、分析、判断、抽象、推理、想象、评价和创造等各种认知活动。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用外语进行思维,表达意义和情感。
2.课堂教学模式阻碍外语学与教模式创新。当前地方院校外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表现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其特点是教师通过“教师讲授”的模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多数时间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较少,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减弱,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足。二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成长起来的一些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整合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如果学校层面又缺乏及时的支持和帮助,缺乏完善的资源平台及具有引导性、可操作性、激励性的评价体系,那么即使有创新理念的教师也极有可能选择继续沿用“轻车熟路”的传统教学方式。
3.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文化阻碍了学习方式的创新。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是基于开放互联环境的。多年来,地方院校大学外语教学重课堂教学环境设计、轻学生学习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外语教学的封闭性。按照传统的教育观,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具体化为对“名校”“名专业”“名师”的追求,并且这种追求一直延续至今。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在社区学习、家庭学习、商务、物流等场域展现出其强大的支持潜力。学习可能发生的时空已经在客观上得到极大拓展,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反倒由于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时空拓展与他们以往对学习时空认知的矛盾而产生了不适应。很多教师、学生、家长不认为网络平台“学习”能有在教室面对面听讲一样真实、互动性强、高效等等。这种长期形成的统一、固定的学习时空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碍大学外语教学方式的创新。
4.不完善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服务体系制约改革的推进。调查发现,由于受经费条件的限制,地方院校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与重点高校相比差距较大,还不能有效满足学校大学外语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比如:很多优质资源还不能实现共享,有的资源需要二次修改才能使用。一些学校鼓励教师自建外语教学资源库,但是由于缺乏硬件技术人员与专业外语教师的合力打造,即使大力推动也很难有高质量教学资源产出;另外,地方院校学生外语基础一般较差,学生外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网络平台条件差;平台功能不完善;学生网络学习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网络学习服务保障不足。学校所搭建的信息化硬件环境存在功能不完善、不可持续等问题。最突出的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信息化产品不能够及时更新、维护,有些好的资源因为学校缺乏经费不能够继续使用。网络资源时效性、针对性不强。由于教师对新技术的熟练度不高,在进行备课时就会带来更多的备课负担。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就会阻碍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就会降低教师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信心。
三、地方本科院校“互联网+”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策略
1.丰富、优化外语教学网络资源。大学英语学习方式变革依赖于地方院校网络教学条件的改变和数字学习资源建设。要改变地方院校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除了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外,还应从地方院校的实际出发开发出英语教学的丰富学习资源,以作为学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地方院校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资源问题。如何获取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共享资源等问题已经成为地方院校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时代外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建设则是地方院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外语教学服务,推进地方院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资源建设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给外语教育带来的变革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外语学科学习特点、地方院校教学环境、经济实力的实际,构建高质量数字化外语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管理部门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地方院校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地采取阶段化建设信息化资源的举措,从地方院校实际出发,按需引进相关资源,多角度为大学外语精准教学、学生深度学习实践创造资源保障条件。
2.理清互联网+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育信息化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建构新型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取得成效,反而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要变革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要素。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联网+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要落实到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首先,大学外语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其次,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内化的主体;再次,教学内容要由单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网络化教学资源的配套支持;最后,网络技术要由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能辅助教师“教”,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学”的工具。教师教学要从外语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出发,目的明确、安排有序,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注重学生思维训练、跨文化交流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场景真实的交际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技术人员与英语教学研究人员深度合作的机制。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教育专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不是很大。在互联网+外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英语教师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强化合作、优势互补,就能够大大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可能不熟悉英语教学的内容,而英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可能不熟悉信息技术的功用。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都无法完全代替教师。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和周围学习者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因此,在研究和推广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周围学习者的作用。我们只有把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与专业教师的学科优势整合,才可能开发出适合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只有在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理论指引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因此,外语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深度合作是基础。
4.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生态环境。互联网+外语教学将教师主宰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良好的外语教学改革生态环境是地方院校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以地方院校X学院为例:2014年X学院对通识教育选修课开始探索基于慕课平台的“翻转式”“混合式”教学改革。2015年开始,校内指导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开展2-3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2017年9月开始,每学期组织1-2次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使用培训,并组织翻转课堂经验交流。其目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变教师“讲堂”为学生“学堂”。通过“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慕课平台自主学习课程基本知识,阅读相关文献并完成规定作业。教师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融合。从2017年9月到现在,X学院已经有240名教师使用雨课堂进行教学,学生使用人数超过7000人,是在校生人数的一半。 X学院开设了50多门慕课课程,总选课人次已达20000人以上。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外语教师获得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数据反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经验”向“数据”转变,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5.清醒认识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的优势和不足。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全面、深入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渠道,提供实时的反馈和帮助。但是,如何实现英语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许多挑战。信息时代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思辨能力、信息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要契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师生关系是真实课堂教学和虚拟空间学习的结合,教学环境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虚拟空间。我们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对待不同历史阶段外语教学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过去的大学外语教学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有些经验不会因为时代发展、技术更新而过时,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做的;大学外语学习需要学生认知、情感等心理要素的综合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大量的交流、互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把有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不断更新的、有針对性的真实英语学习材料,以实现扩大语言输入的目的;借助网络技术,可以使阅读更有效,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学内容呈现更栩栩如生;借助批改网使英语写作教学更加高效。以2019年批改网全国百万同题英语写作大赛为例:课题主持人负责的实验班学生共有226人参加比赛。90分以上的有90人,占41%,80分以上221人,占97%。实验班学生平均分88.2分,比全校平均分高出10个百分点。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主动性远远超过传统的写作教学。本次比赛全国有129万人,我校有5000多人参加比赛。实验班学生获校级一等奖人数16人,占全校的32%,获特等奖人数8人,占全校的30%。在全国总决赛中,实验班学生获得全校最高奖项。在整个作文比赛期间,学生作文最高的修改次数达到266次。平均修改次数在50次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证明恰当地使用网络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促学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 由于物理环境的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有些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孤独迷茫,久而久之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国外也有研究者指出,新媒体可能有损孩子的正常发展及心理与身体的健康。因此,在推动互联网+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现实环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信息技术就是学习的工具。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外语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和使用工具,充分利用技术进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理性精神成熟。
四、结语
网络技术已使地方院校外语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院校互联网+外语教学改革必须有清晰的推进目标,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指引下,创新教学模式,以优质资源建设完善英语学习环境,以先进网络技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以良好服务保障网络教学平台运行,以独具特色的教学改革实践找到自信和高效的发展路径;以激励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保障外语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真正实现从以教师讲为核心,向学生学为核心转变,从教师讲授为主,向讲、学、练的结合转变,努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利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数据的把握和教学行为的跟踪,推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由传统向创新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数据时代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 (1):3-4.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New York: Longman,1985.
[3]韩宝成.整体外语教育的理念[J].外语教学,2018(4):585-586.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实现方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2).
[5]程晓堂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8(1).
[6]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10).
[7]体奥·西堡.信息化教育神话是否存在[J].全球教育展望,2016 (11).
[8]李广凤,武云斐.试论信息技术与英语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