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儿
目前,微课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问题一:从网上搜索小学数学课堂微课视频,内容繁杂,但大部分微课呈现的是“浓缩课”,就是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把一节传统课压缩10分钟内的“课例片段”微课,重难点不突出,经常会出现现有的微课去配合教学设计,而不是微课服务于教学,有生搬硬套之嫌。问题二:现有的微课大多是以单个微课存在,没有配套的形成一门课程,微课使用效果不理想。单个微课大多没有配套的教学设计、教学多媒体,也没有课后练习。如何把微课更好地运用到课堂当中,让这样的现象有所改观,这成为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前期准备
微课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以下几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笔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筛选,找出适合做微课的内容进行研究。概念性的内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主要指概念性、单位进率关系等内容;方法性的内容: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方法性的内容,如三角形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操作性的内容: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用圆规作图等。
微课教学设计及制作 经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单个优秀的微课无法联系相关的知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余永真教授提出“系列微课”,也就是专题式微课。针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选择某个较小专题内容,设计有效的微课专题系列,利用FLASH软件,camtasisa studio v6.0.2等软件进行制作。
微课的应用及课堂教学设计 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我们利用微课教学破解“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难题,让微课的火花点亮教学课堂。
典型课例分析
公式推导课——《圆的面积》 ①课前准备:课前通过微课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想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微课,小弘姐姐和小毅弟弟的对话,利用马儿吃草的问题,提出问题,马儿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从而来解决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有多大?③合作探究:学生们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剪拼图形纸片。最后教师通过微课演示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圆分为4份,8份,16份,32份……拼剪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④交流反思:每个小组上台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反思在操作的过程中的收获和疑惑。⑤巩固提升:解决新课开始提出的马吃草问题,并结合PPT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操作技能课——《画垂线》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与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属于操作技能课。本节课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老师板演用三角形画垂线的方法,学生理解掌握。但由于黑板上操作,学生们不太看得清楚,导致学困生问题较大。笔者在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畫垂线的问题,在课中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结合微课视频中的操作步骤进行自主探究。
课堂反思与总结
微课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圆的面积》与《画垂线》这两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用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自然地参与课堂、参与思考并有所收获。
微课让学生突破难点更轻松 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比较抽象,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圆如何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课中的微课讲解让学生对公式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在《画垂线》一课中,100%的学生学会了用三角尺做垂线。课后微课可以反复播放,不受时间的限制,具体的演示让学生记忆深刻。利用微课,学生形成“条件反射”——画垂线要做到两点,边线重合,点点重合,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画垂线的要点。
课堂成果与收获
借助微课,学生更喜欢数学 使用微课前后的学科质量检测对比后,学生在图形与几何章节的成绩普遍提高。学生喜欢上微课,微课成课堂内外的点缀。
制作微课,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大大增强。从刚接触微课时激烈地讨论它的价值,到互相切磋制作心得,再到上公开课前的讨论和准备,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在这一年实践里我们共做了三个系列的微课,其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和《简便计算》在2017年获绍兴市微课程大赛一等奖。
问题与思考
制作微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时间,如何让微课和课堂更好的融合,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带给人更多的是思考。什么时候切入微课最合适?是引入新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切入微课,还是在课堂上学生有疑惑有争议之时切入微课?是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切入微课,还是在学生操作之后切入微课?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入微课,或是在巩固练习时切入微课?这些是未来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